三
4-1
寫作題目
知性─强谏与几谏
配合课文教学:第九课〈谏太宗十思疏〉
我突然想起以前刚进入职场时,一位前辈对我说的话,他说:“大伦,你虽然很有想法,但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如果不懂得收敛,以后吃亏的是你自己。跟主管劝谏的时候,主管听不听是他的决定,你不需要坚持己见,纵然事后证明你是对的。” “为什么?”我不解地问。 “很简单的道理,”前辈说:“你只要表明你的看法即可,事后如果证明你是对的,就已经足以证明你的能力,但如果一味坚持恐怕带来三个不利影响。 第一,主管当下可能被你惹毛,对你没好处;第二,即使主管接纳了,结果却不是你所预料,反而在他心中你就被大大扣分,从此怀疑你的能力有问题;第三,就算结果如你所料,但因为你的意见和他不同而起冲突,更凸显你的聪明而他像个笨蛋,你说,有哪个主管能容忍自己被下属当笨蛋看呢?” 当年听到这个,着实令我心头大惊,吓出一身冷汗。 原来,Jason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能力太强,又不懂得收敛,才会让主管讨厌;反而是友人Ben懂得藏拙于巧,冷静沉潜,才获得上司的青睐,进而步步高升。 后来我也学到了,给予老板意见的时候,只要表达一次,确认他有接收到你的信息就好,不需要过度执着有没有被接受。“劝谏”固然是一种为人臣的责任,但“不劝谏”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潜规则。懂得在进退之间拿捏分寸,既尊重主管,又能让自己避开无谓的纷争,才是上上之策。 只懂“进”,不懂“退”,充其量只能当个普通的职员;只有同时懂得“进”“退”之妙者,方能成就大业。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职场技巧,更是每个创业团队彼此沟通时,要小心注意的处世之道。 魏征在唐贞观年间,以强谏著名,太宗亦在魏征过世之后,说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
亡一镜矣。”这样的话语,表达对魏征的追念。引文的作者则提出另一个劝谏角度,强调委婉劝谏与明哲保身。试整理引文中的劝谏重点,并说明当你面对地位较高者(如父母、师长、上司……)时,会采取强谏(强力诤谏)或几谏(委婉劝谏)的方式,为什么呢?文长不限,不需命题。
讀寫引導
1. 根据引文所述,下列何者是“不需对主管坚持己见”的原因?
□? 主管可能因此生气,对自己没好处 □? 主管难以接受下属比自己聪明的感觉 □? 事后证明自己是对的,便足以表现能力 □ 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立场容易摇摆不定
□ 为了意见不合而兴起之冲突,有碍组织发展,得不偿失
□? 主管接纳自己的劝谏后,若结果与自己预期不合,则能力将被怀疑
2. 下列何者符合引文中对于“劝谏”的想法?
□ 坚持己见,择善固执 □? 藏拙于巧,冷静沉潜
国写1+1卷〔阅读篇〕(三)《4-1-1》
□? 进退之间,明哲保身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以古为镜,能知兴替
3. 下列哪些人物的论点或作法,符合引文中对于“劝谏”的想法?请在空格中打勾。
题号 1 2 3 4 5 符合与否 ? ? 人物 论点或作法 诸葛亮 于出师表一文中,多次强调“开张圣听”、“察纳雅言”的重要。 孔子 刘殷 王安石 齐威王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凡人尚不可面斥其过,而况万乘乎!(晋书刘殷传)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废尽,古来何止万公卿。(贾生) 群臣吏民,能面刺词解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 扁鹊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韩非子喻老) 7
孟子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思考線索
1. 前二题都是“讯息检索”的阅读层次,只要能仔细阅读文章,爬梳文意脉络,随着命题的引导检索文意与归
纳统整,即可答题。
2. 第三题属于“发展解释”的阅读层次,须在“强谏”与“几谏”的论点之下,阅读指定的文本并答题。将阅
读范围由白话文延伸至文言文。 【解析】
读写引导第3题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多次」提醒后主 刘禅,应属「强谏」。 2.孔子强调「几谏」,说明服侍父母应委婉劝谏。
3.万乘是「天子」之意,说明对天子不可「面斥其过」,故属「几谏」。 4.王安石在贾生诗中,说明贾谊的谋议多少有被国君采行,与劝谏角度无关。 5.齐威王下令「能面刺词解寡人之过者」受重赏,可知强调「强谏」。
6.扁鹊多次劝谏蔡桓公,应属「强谏」。
7.孟子直言梁惠王「王之不王」乃不为也,应属「强谏」。
国写1+1卷〔阅读篇〕(三)《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