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溶液(综合课)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溶液 教学目的:(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概括等能力。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和、分类能力。 课前练习:
1、下列物质不是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医用消毒酒精 C.生理盐水 D.碘酒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不同 3、物质溶解时,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 ;(2)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
4、在某温度时,把10g糖放入97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糖水,则糖水中糖的质量分数为( ) A、3% B、5% C、5.15% D、49% 5、配制溶液的步骤是: ; ; 课前自我评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溶液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请同学们回忆并讨论:课题1中主要有哪几部分内容?其中的知识点有哪些? 一、溶液
概念: 分散到 里,形成 就是溶液。 特征: 性; 性。
溶液 概念: 叫做溶质。 溶质 状态: 态、 态、 态。 组成 概念: 叫做溶剂。
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但 等也可以做溶剂。 电离: 溶液质量=
二、溶解过程:
吸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的过程。 如:
1、溶解过程 放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 离子)的过程。如: 2、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 吸热过程时,溶液温度 。 (2) 放热过程时,溶液温度 。
(3)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 。 3、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能使油脂 在水中,形成 ,这种现象称乳化作用。 4、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会使凝固点 ,利用如:
(2)水溶液的导电性:食盐溶液能够导电因为: 分组讨论:课题2中有哪些内容?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如何? 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含义: 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变型公式: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3、提高溶质质量分数的措施: 、 、 减少溶质质量分数的措施: 、
4、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浓溶液与水混合或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时,稀释后溶液里所含溶质等于稀释前各溶液里所含溶质质量之和。 5、溶液的配制
需用仪器: 配制步骤: ; ;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质一定是固体
C、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2、波尔多液是农业上的一种杀菌剂,实验测得其上层密度为ag/ml,下层密度为bg/ml,则a和b的关系是 A、a=b B、ab D、无法比较
3、某温度下,ag硝酸钾放入到bg水中,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m)是( ) A、m=(a+b)g B、m>(a+b)g C、m<(a+b)g D、A与C都可能
4、2008年1月,我国南方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雪灾,为了使路上的积雪快速融化,有关部门采取了向路上撒盐的方法。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 D、盐与雪发生反应
5、对“15%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 A、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5g盐
B、将食盐与水按15:85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C、将30g食盐完全溶解于170g水中得到的溶液 D、100g水中溶解了15g食盐
6、在10%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溶质:溶剂=1:10 B、溶质:溶液=1:10 C、溶剂:溶液=9:11 D、溶质:溶液=1:11
7、把100g1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50g水 B.加入10g硝酸钾 C.蒸发掉45g水 D.加入100g硝酸钾 8、(2007威海)刘颖想配制100g9.2%的食盐溶液:
(1)配制此食盐溶液的主要步骤为: 、 、 (2)下列仪器中不可能用到的是(填序号)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量筒 E、酒精灯 F、托盘天平
(3)称量时,她将食盐放于天平的右盘,游码移至0.2g处,左盘上放置的砝码质量是9g ,则实际配得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9.2%。若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该生实际配得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9.2%。(以上两空选择“大于”“小于”“等于”填空) 课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