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高考语文模拟
2024届基地学校四月大联考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艺张扬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深入认识个人、家庭和整个民族命运________,通过有艺术感染力、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发出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力量。
A. 同甘共苦 振聋发聩 激发 B. 休戚与共 振聋发聩 传递 C. 同甘共苦 震耳欲聋 传递 D. 休戚与共 震耳欲聋 激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结合成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休戚与共”,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前者侧重“共同享受或担当”,后者强调关系紧密。第一处,是说个人、家庭和整个民族命运的关系之密切,应使用“休戚与共”。“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第二处,此处并非实指声音,而是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应使用“振聋发聩”。“激发”,激励使奋起;“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第三处,是说借助文学作品把“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力量”递送下去,应使用“传递”。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同这个伟大时代格格不入的。只有不断深化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①在思想日益多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 ②只有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③都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才可能把握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⑤期待躺在安乐椅上过着逍遥岁月的想法 ⑥任何信仰缺失和庸政、懒政、怠政的现象 A. ①⑥③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明确设题的类型,如本题就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然后浏览横线前后的语境,借以确定前句和后句,再根据关联词、代词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本题中,分析语境可以发现,以标点符号来分,这六个句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两句为一个整体,中间三句是一个整体,最后一句和后面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然后分析六个句子,从关联词搭配的角度来看,②④中使用关联词“只有……才……”,这说明这两句应放在一起,可以排除B项,因为该项中的②④两句分属句号前后;⑥③中因“任何……都……”这一搭配而应放在一起,⑥句是说执政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即如果存在信仰缺失和各种不良“现象”,就会产生③的结果,故⑥在③前,排除D项,同时也可以排除A项,因为该项中⑥③两句分属句号前后。故选C。
3.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蜀地的韦庄穷困时,写过一篇文字较为通俗的《秦妇吟》,为众人传诵。待到他显达之后,不但不肯编入自己集中,甚至连别人的抄本也想方设法毁灭。但到了清朝末年,又从敦煌洞窟掘出了这诗的抄本,可见韦庄白用心机了,然而那苦心却也还可以想见。
A. 人显达后总想擦除穷困时的痕迹。 B. 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无法抹去的。 C. 自以为是的删除过往是白用心机。 D. 历史总会还原一些被掩藏的真相。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意思,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不准确的一项”,然后浏览语段,理解概括语段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本题中,考生
B. ①②④⑤③⑥
C. ②④①⑥③⑤
D. ②④③⑤①⑥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要想理解这段文字,必须抓住“可见韦庄白用心机了,然而那苦心却也还可以想见”这两句话,思考如下问题:韦庄的心机和苦心是什么,为何说是“白用”。结合韦庄的行为来看,韦庄的苦心是想要删除自己的过往的经历,或者是掩盖一些真相,之所以说“白用”,是因为“又从敦煌洞窟掘出了这诗的抄本”,由此可知,这段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个人的经历是无法抹去的,自以为是的删除只是白费心机,历史是不容纂改的,历史总会还原一些被掩盖的真相;A项,“人显达后总想擦除穷困时的痕迹”错误,第一是说得太绝对,第二想要擦除的不是“穷困时的痕迹”,而是对己不利的经历或过往。故选A。
4.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趾高气昂、目中无人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B. 高处不胜寒,人可没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C. 不能只抬头看天,也要当心自己的脚下。 D. 凭空搞创作,往往会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图的类型,如本题所给的图就是一幅漫画,接着就要分析漫画的主体以及组成部分,尤其要抓住漫画上的文字,来解读漫画的内容;分析完漫画的内容,还要分析漫画影射现实中哪一类现象。从图上来看,漫画的主体是人,这个人头仰得高高的,一手拿笔,正在写着什么,另一手拿着一本书,书上写着“我的大作”四字,显然这个人正在搞创作;此时这个人抬起一只脚跨过写着“当心”二字的牌子,而落脚之处却是断崖、云彩,由此可知,这幅漫画是影射现实中那些没有根据、脱离实际生活搞创作的人,他们凭空搞创作,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危险。ABC三项都没有抓住漫画上的文字部分,解读偏离了漫画的中心,排除这三项。故选D。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都御史传 全祖望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