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教学 目标 诗歌鉴赏: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课 型 复习 授课人 刘红芳 教学重点 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1、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教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多媒体 课时计划 1 班级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预设 导入: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1、出示多媒体 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简要分析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意穿越意象的天空 倾听诗人的心声 ——谈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 听教师解读意象。 一:解读意象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客观物象 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或者通 俗的说,凡是自然之物融入作者主观感情就形成意象。如果这么说 很抽象的话,我们可以形象的举例说明,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3、 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意象 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和“鸟”,花本无情,鸟本无意,但感 时伤别,融入作者情感以后,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多媒体出示目标 二:出示教学目标 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5、教师解读目标 三:解读目标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载体。在我国古典诗歌 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 定的,是诗人独特心声的表现。千百年来,正是通过这些意蕴相对 固定的意象内涵,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受他们独特的思想情感。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的内涵,会给鉴 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当6、学生讨论对意象的认识 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它就成为诗歌的 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 清高孤芳、傲雪凌霜的形象。同时,意象在诗歌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往往带有表现作者情感的修饰词,修饰词的不同,诗歌的情感色 调就不同。如果把能带给我们温暖、希望、愉悦的词称为暖色调的 词的话,那么相反,给我们孤独、寂寞、伤感的词就是冷色调的。 所谓意象的冷暖,也就是意象带给人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7、多媒体出示常见意象
1
四:目标运用的前提:积累常见意象的内涵。 8、学生举例常见意象的内涵 如: ①月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②柳:如“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③、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2、柳:离情的象征 ④、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⑤、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可堪3、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⑥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 宾王)以蝉自喻 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4、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永)渲染离别的伤感。 9、教师引导学生用目标谈对诗歌的解读 5、 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多媒体出示《天净沙.秋思》 第一步找意象:作者选取的意象: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6、 蝉:高洁同义词。 第二步品意象:“天涯”,它往往同漂泊在外联系在一起;“夕阳”,夕阳西下,日暮 时刻,漂泊在外的人往往怀有思乡的情感;藤,是一些枯藤,生命即将终结;树,是老7、寒蝉:渲染悲凉的气氛 树,已无生气;鸦,在民族文化中本来就是一种凶鸟,更何况是在夜幕将临的黄昏?道, 是古道,透过古字,我们看到的多年失修, 五:以熟悉的诗歌解析“意象内涵和冷暖”在诗歌表情达意中坑坑洼洼,让人难行;风是砭人肌骨的寒风,的作用。 不是宜人的春风;马是瘦马,人骑上去摇摇欲坠,更“载不动许多愁;太阳,是即将落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山的夕阳,人,是断肠人。把这些意象的修饰词品味一下,就可感受到衰败、凄凉深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环境,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肠人在天涯。 1、我们先找出其中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2、然后分析某些意象的内涵,确定诗歌的主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天涯”,它往往同漂泊在外联系在一起,而 第三步做解答: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人在天涯,想必是人漂泊在外。那么,人漂泊在外,此时是内心是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作者用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看意象“夕阳”,夕阳西下,日暮时刻,漂泊“断肠人在天涯”这一画龙点睛之笔和意象的
2
在外的人往往怀有怎样的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色调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渲染情绪的惆怅、忧愁、悲苦,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 当然是思乡。所以本诗表达的主题与思乡有关。那漂泊在外的人是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怎样的思乡情怀? 3、分析意象的修饰词,体味作者情感: 藤,是一些枯藤,生命即将终结;树,是老树,已无生气;鸦, 在民族文化中本来就是一种凶鸟,更何况是在夜幕将临的黄昏?道, 是古道,透过古字,我们看到的多年失修,坑坑洼洼,让人难行;10、高考题解析:教师引导学生解析习题 风是砭人肌骨的寒风,不是宜人的春风;马是瘦马,人骑上去摇摇 欲坠,更“载不动许多愁;太阳,是即将落山的夕阳,人,是断肠人。把这些意象的修饰词品味一下,就可感受到衰败、凄凉深秋环境: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多媒体出示《画堂春》 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 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4、通过意象,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 在秋风萧萧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瑟瑟……。在这里,我们通过意象的内涵,把握了诗歌主旨,通过品味意象情感色调,体会到了诗歌的情感冷暖。 第二步品意象:落红、杜鹃啼本身就含伤感情怀,可见主题是伤春之作,更用“无奈春归”直接点题。 第三步做解答: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用了“憔悴”二字,写出春光之迟暮,春归之伤感。 所以此题答案为: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问题: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用到意象的内涵),表现伤春 1、根据以上所学方法,我们先来解决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一步找意象(有时意象不必全部找出,找有代表性的即可) 第二步品意象(有时意象不必与修饰词割裂分析,它本身就饱含
3
根据以上所学方法,我们先来解决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一步找意象:落红、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这是暮春时节特有景物,可见主题与春天有关, 五、洞穿高考:2008年的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 (惜春)的无奈(用到意象的情感色调)之情。 情感 第三步做解答: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用了“憔悴”二字,写出春光之迟暮,春归之伤感。 2、根据以上分析,解答第一题: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所以此题答案为: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用到意象的内涵),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用到意象的情感色调)之情。 这是典型的“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11、生讨论习题解法: 多媒体出示《春日即事 》 第一步找意象:小雨、落花,这是暮春时节特有景物,可见主题与春天有关。“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第二步品意象:说“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春日的丝雨容易唤起人们春光即失的寂寞惆怅,而含愁的思绪与小雨丝丝之间又存在某种形象上、意念上的联系。“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不到张罗地”,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第三步做解答: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简要分析的命题的方式”例子。 六:对接练习(2008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步找意象(有时意象不必全部找出,找有代表性的即可) 第二步品意象(有时意象不必与修饰词割裂分析,它本身就饱含情感 第三步做解答: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张罗地”借指自己的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反托出冷寂。“自掩门”的“自”,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
4
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反托出冷寂。“自掩门”的“自”,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赖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月亮(思乡)、柳 (离情)、蝉 (高洁) 2、 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梧桐(凄凉)、杜鹃(凄怨)、寒蝉(悲凉) 教学小结 这节课从“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两个目标和“第一步找意象”“第二步品意象”“第三步做解答”三个步骤上谈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主要向同学们讲解了运用意象的内涵和意象的修饰词理解诗歌主题和品味作者情感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理解诗歌主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有意象分析这一方法,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而已,理解主题还需要注意诗歌题目、作者、写作背景、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等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