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感受国学,初步认识国学,通过诵读、活动,激发对国学的兴趣。
国学——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国国学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中华文化)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
《三字经》《百家姓》,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打快板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国学礼仪》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 《悯农》韵律整齐,吟唱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前准备
1.《三字经》小黑板(师打快板备用) 2.《中华礼仪》视频。(教学用) 3. 相关课件。(教师)
4.《悯农》音频(学生吟唱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打快板,激趣导入
1. 教师引言: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上什么课?下面请同
学看看老师手中拿的,这叫快板,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打一段小快板,你认真听就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了。 2. 交流: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你们说说?(师提示:国学) 3. 继续打快板,与学生互动,吸引同学注意力。 4.学生背诵学过《三字经》。 5.板书题目——启蒙国学。
设计意图一: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以快板形式激发兴趣,及时互动紧接快板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二:温习学习过的《三字经》让学生初步感受启蒙国学的小知识,也为新课起到衔接作用。 二、授新课
1.师指导什么是国学:国学——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中华文化)。
2.播放中华礼仪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礼仪对人的重要性。 3.师示范,学生学习。 4.小组互动。
设计意图:初步接触国学,以学习礼仪了解古今的不同形式,同时通过引导,既让学生学习了礼仪,懂得礼仪对人的重要性。也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莫定了基础。 三、巩固学习,效率课堂
1.播放《悯农》古诗吟唱,学生轻声跟唱。 师指导:古诗词吟唱、吟诵的作用。 2.学生汇报: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撤是她的身体,捺是 她舞动的裙摆。 (2)
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
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个”,
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i0o(教书):ji0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 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 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找、演示、资料补充,
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四、师生互动,感知的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预设:人
在刚出生时,本性
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
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 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数后学,理解第二节的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
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
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
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