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注:各题答案都做在另附的答题纸上
一、不定向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儿童中心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又被称为 B 。
A 生活课程 B 经验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综合课程
2、课程定义的维度,通常有 ABCD 。
A 学科维度 B经验维度 C 计划维度 D
3、皮亚杰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提出了早期教育的建议,分别是 B 。 A 要懂得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B 任何知识来源于动作
C 为儿童提供实物 D 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
4、在课程中强调以小步递进的方式实施复杂的学习任务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强化的手段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 认知主义 B 成熟理论
C 行为主义 D 精神分析学派
5、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 BCD 。
A 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 C 行为主义理论 D 成熟理论
6、下列属于社会领域教育方案的是 ABC 。
A “这里和现在”课程 B 社会生活课程 C 假日课程 D 奥尔夫课程
7、根据健康的定义,健康的儿童具有的特征是 ABCD 。 A 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 B 心理活动相对稳定
C 社会适应良好 D 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相适合
8、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 A 三种类型。 A 分段式 插入式 整合式 B 连接式 分段式 整合式 C 插入式 整合式 分段式 D 连接式 插入式 整合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反偏见课程
反偏见课程一种积极地挑战偏见、刻板的成见和各种‘主义’的方法 2、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经验。隐性课程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得到知识,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3、活动课程
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4、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 简述维果斯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幼儿园课程应该既能适合儿童的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的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的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特别重要的是获得语言的技能;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幼儿园课程还应该为儿童提供文化工具,帮助儿童适应所处的外部世界和文化背景。
2、 简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 自然资源,特别是动植物。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三、日常生活中接触
到的科技产品。
3、 简述低结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征有哪些
1) 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2)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3)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
的需要4)强调活动的过程。
4、简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从教育内容、方法,到设施和玩具,先效法日本,后仿效西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和杜威等人的思想相继对当时的幼儿园课程产生过影响。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府在整顿和改造原有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幼儿教育。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幼儿园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展开了大规模的幼儿教育改革运动。
四、论述题(20分)
比较幼儿园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也正是目标模式的这种特征,会使依据目标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由此而产生很多弊病。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容易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按行为目标的方式确定课程目标,与学龄前儿童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过程模式批判了目标模式的许多弊端,强调教育和知识内在的、本体价值;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具体情境的诊断;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所有这些主张对于儿童主体精
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在教育中更多体现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但是,依据过程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由此而产生很多弊病。 过程模式编制的课程往往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对教育的评价往往因缺乏客观标准而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过程模式赋予教师过分理想化的角色和过高的要求,因此往往会因为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在理论上,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是两种十分对立的模式,但是,在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践中,课程编制者完全可以吸取这两种课程模式各自的长处,在它们之间建立互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