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易错易忘易漏知
识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数学中易错、易混、易忘问题备忘录
1.在应用条件A∪B=B?A∩B=A?AB时,易忽略A是空集的情况. 2.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3.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4.求反函数时,易忽略求反函数的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5.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f?1(b)?a?f(a)?b
6.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y?f?1(x)也单调
1
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y?.
x
7.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取值, 作差, 判正负.)
8. 求函数单调区间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9. 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或值域)时,易忽略验证“一正、二定、三等”这一条件.
b10. 你知道函数y?ax?(a?0,b?0)的单调区间吗(该函数在(??,ab]和[ab,??)上
x单调递增;在[?ab,0)和(0,ab]上单调递减)这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 11. 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呀.
12. 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
13. 用判别式判定方程解的个数(或交点的个数)时,易忽略讨论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尤其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更易忽略.
14. 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am?an?ap?aq; 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aman?apaq. 15.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1的情况. 16. 已知Sn求an时, 易忽略n=1的情况.
17.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 {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n?an2?bn(a, b为常数),其公差是2a.
18.你知道怎样的数列求和时要用“错位相减”法吗(若cn?anbn其中{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求{cn}的前n项的和) 19.你还记得裂项求和吗(如
111??)
n(n?1)nn?120.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21.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
122.你还记得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l?|?|r,S扇形?lr)
2
23.在三角中,你知道1等于什么吗
(1?sin2??cos2??sec2??tan2??tan?cot??tan?4?sin?2?cos0(这些统称为1的
代换) 常数 “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 24.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0,?],(?,) 2222??25.0与实数0有区别,0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0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
26.若a=0,则ab=0,但是由ab=0不能得到a=0或b=0.∵a⊥b时,ab=0.
→→→→→→→→→→→→
27.若a=c时,则ab=cb,但由ab=cb,不能得到a=c.即消去律不成立.
→→→→→→→→→→→→→→
28.(ab)c≠a(bc),这是因为(ab)c与c平行,而a(bc)与a→→
平行,但a,c不一定平行.故不成立.
29.在?ABC中,A?B?sinA?sinB 30.使用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31. 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32. 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
1111“同号可倒”即a>b>0??,a<b<0??.
abab33. 分式不等式
f(x)?a(a?0)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 g(x)34. 解指、对数不等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35. 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怎样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
)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是…….
1111111??2??? 36.常用放缩技巧:?nn?1n(n?1)nn(n?1)n?1n或
k?1?k?111???k?k?1.
k?1?k2kk?1?k
37.解析几何的主要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性质.主要方法:坐标法. 38.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的方程时, 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39.用到角公式时,易将直线l1、l2的斜率k1、k2的顺序弄颠倒.
40.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0,?),(0,?),(0,].
24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
(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为“左+右-,上+下-”;如函数y=2x+4的图象左移2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2(x+2)+4-3.即y=2x+5.
(2)方程表示的图形的平移为“左+右-,上-下+”; 如直线2x-y+4=0左移2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2(x+2)-(y+3)+4=0.即y=2x+5.
→
(3)点的平移公式:点P(x,y)按向量a=(h,k)平移到点P/ (x/,y/),则x/=x+ h,y/ =y+ k.
42. 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是什么(起点,中点,分点以及λ值可要搞清) 43. 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
,
.
,有
?44.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45.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 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
46.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7.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48.还记得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吗解有关题是否会联想到这两个定义
ca249.还记得圆锥曲线方程中的a,b,c,p,,的意义吗
ac50.在利用圆锥曲线统一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的分子分母的顺序 51.离心率的大小与曲线的形状有何关系(圆扁程度,张口大小)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多少
52.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
下进行).
53.椭圆中,注意焦点、中心、短轴端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a,b,c) 54.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
55. 点P在椭圆(或双曲线)上,椭圆中△PF1F 2的面积b2tan积b2cot?2与双曲线中△PF1F 2的面
易混(其中点F1\F 2是焦点). 256.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如果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此时两个方程联立,消元后为一次方程.
57.经纬度定义易混. 经度为二面角,纬度为线面角.
58.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
59.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60.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方法是什么(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三垂线法:一
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
61.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等体积法、换点法) 62.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63.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o≤α≤9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
64.二项式(a?b)n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a与b的顺序不变.
65.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 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
66.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
?T?T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为用解不等式组?r?1r来确定r.
?Tr?1?Tr?267.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68.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69.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与二项分布的分布列三者易记混.
通项公式: (它是第r+1项而不是第r项).
kkp(1?p)n?k. 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Pn(k)?Cn74.解答选择题的特殊方法是什么(顺推法,估算法,特例法,特征分析法,直观选择
法,逆推验证法等等)
75.解答开放型问题时,需要思维广阔全面,知识纵横联系.
76.解答信息型问题时,透彻理解问题中的新信息,这是准确解题的前提.
77.解答多参型问题时,关键在于恰当地引出参变量, 想方设法摆脱参变量的困
绕.这当中,参变量的分离、集中、消去、代换以及反客为主等策略,似乎是解答这类问题的通性通法.
78. 在分类讨论时,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层次分明,最后要进行总结.
79. 在做应用题时, 运算后的单位要弄准,不要忘了“答”及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填写填空题中的应用题的答案时, 不要忘了单位.
80.在解答题中,如果要应用教材中没有的重要结论,那么在解题过程中要给出简单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