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规划性指导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积极鼓励国内医疗器械的创新。国家部委及各地政府分别就建立医疗机器人测试和应用平台、工业4.0重点项目部署、建立机器人行业示范基地和标准等方面给与了政策指导,政策风向明确。2016年12月,工信部、发改委、认证委发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通知》,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应用。2017年8月,科技部颁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专项申报指南》;12月,工信部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与指导,并启动相应领域的项目及资金支持,助力医疗康复、助老助残等机器人样机生产、技术与功能验证和应用示范,以支持并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医疗需求增加
医疗机器人产业在供给和需求的双向推动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方面,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多,老龄化现象趋于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4%,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老龄化群体的加速增长对卫生医疗服务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医疗供给能力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巨大提升,而解决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有效方法便是提高医疗供给的效率,而医疗机器人对医疗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加强,现有医疗体系同国民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持续推动我国对医疗机器人等高端医疗产业和设备的需求扩大。 (三)行业优势明显
医疗机器人具有显著的高技术、高门槛、高附加值特征,对医疗手术、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医院服务等方面具有革命性影响。医疗机器人属于医疗器械,但又不同于医疗器械。它能够辅助医生,扩展医生的能力,智能水平也会不断增长,同时具有医用性、临床适应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按照用途的不同,将医疗机器人分为:用于微创和外科的手术机器人、用于康复和辅助治疗的康复机器人,用于运输、取配药、消毒杀菌的医用服务机器人,实验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医用教学机器人等基本类型。医疗机器人为医疗卫生领域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效率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可靠性和效益性,可能比最专业和最勤奋的医疗工作者更多。各个应用领域医疗机器人的临床发展能够有效的减轻我国因地区资源分配不均及医疗差异化的社会现实问题,有效的缓解医疗矛盾。 (四)产业布局
我国政府已将机器人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予以培育和发展,医疗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与高端医疗产业的结合体,正迎来战略性发展契机。因此,医疗机器人产业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突破。且在国际医疗市场技术改革发展的推动下,国内部分技术及医疗机构更是纷纷涉足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和落地,相关企业也纷纷加入布局,就目前而言,以新松机器人、楚天科技和天智航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内医疗机器人的代表性企业就有将近30家。各个应用领域医疗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发展将能够有效的减轻我国因地区资源分配不均及医疗差异化的社会现实问题,将有效的缓解医疗矛盾,为医疗体系改革和新型医疗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二、不利因素
(一)国内外差距明显
由于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应用监管相对严格,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应用相对较落后,长期以来,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都由外国品牌所垄断,市场上主流医疗机器人几乎由国外企业生产,达芬奇机器人和ROSA都是其中的代表。直到近几年,国内创业者的探索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国产机器人从研发到试验,才逐渐获得CFDA认证。但整体而言,医疗机器人在我国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导入阶段,无论是机器人本身的技术还是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都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我国医疗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受进入时间较晚、技术积淀欠缺及相关支持产业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外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 (二)安全挑战
医疗机器人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当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人类成为医疗行为的主体时,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首先,如果想得到更精准、个体化的医疗服务,就必然要共享医疗记录,也就必然会产生大众所担忧的医疗数据安全问题,智能医学时代的到来使个人隐私的保护面临尴尬的处境,数据安全体系有待完善。其次,医疗机器人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柔性控制、精准感控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多信息集成以及可视化和传感,怎样做到最全面最安全的人机交互是一个难题。甚至在监管和准入上也有诸多问题,有效性、安全性成为医疗机器人的必过门槛。 (三)成本高昂
尽管医疗机器人拥有者诸多优势,比如手术机器人,虽然具有精度更高、有效避免人工手颤抖的缺陷、出血量更小、影响系统有效扫除手术盲点,但敢于尝试的患者并不多,除了与信任度有关,高昂的费用是主要原因。其昂贵的费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机器人本身购买昂贵,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国内的售价约在2000万元左右。二是耗材成本费用高,每个机器人的“机械臂”大约只能使用十次,而每次手术就要用到3-4条机器臂,每条机械臂的更换成本高达接近两万元,平均下来,每台系统销售后的年服务费耗材费接近200万元。 (四)产业化难题
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难题,归根结底就是产学研的难题。第一个是技术层面,医疗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需要将医疗痛点转化为技术语言,在将技术语言转化为产品成果。学科之前的壁垒,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从一个原始的技术,到原型的产品以及最后的商品,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周期通常很长。第二个是研发层面。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研发力量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自然由大学教授、医生主导,但成为企业的时候,衡量研究成果的标准不再是论文,而是市场和临床价值。应当以工程的角度看待临床和技术的问题,而不应该从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看待。第三个是资金层面,医疗机器人从早期研发到拿到许可证,需要一代一代反复修改、论证,投入资金耗费巨大。通过国家项目得到的引导性基金远远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来自企业和投资商的长期合作和投入。然而,中国的投资者数量虽然非常多,但碎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将资本和技术、市场进行有效地结合,仍需进一步探索。 2018-2022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2016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0.65亿美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70%,2022年将达到2.25亿美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2.502.001.501.000.500.002018E2019E2020E1.301.491.712.251.952021E2022E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