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
班级:姓名:学号:报告
1 数据汇总
表1 调节级计算数据汇总
序号 工况 项目 符号 单位 计算公式 工况一 1 2 3 4 5 主蒸汽流量 轴封系统及门杆漏气量 喷嘴流量 主蒸汽温度 主蒸汽压力 工况二 40 5 G0 t/h t/h kg/s o 55 5 ?G Gn1 D0??D 3.6 t01 C p001 MPa m2/kg 6 主蒸汽比容 调节汽门后蒸汽压力 (喷嘴前压力) 调节汽门后蒸汽比容 (喷嘴前比容) 0 v01 7 p01v01 MPa m2/kg 8 9 喷嘴临界压力 P1cr MPa ?2?p00???k?1??k????k?1? 10 11 喷嘴出口压力 喷嘴出口温度 p11 MPa o先估后校 t11 v11C 12 喷嘴后比容 m2/kg 13 喷嘴出口的理想比焓值 h1t1 kJ/kg 由h-s图确定 14 喷嘴滞止理想比焓降 ?hn10 c11kJ/kg h00?h1t1 ?2?hn10 15 喷嘴出口速度 m/s kJ/kg 16 喷嘴损失 ?hn1?c112?1?1?2? 2???17 喷嘴实际出口比焓 h11 kJ/kg h1t1??hn1 18 喷嘴实际出口比容 v11 Anm2/kg 19 20 喷嘴出口面积 喷嘴的计算流量 cm2 Gn1' ? kg/s Anc11v11 21 流量误差 Gn1?Gn1'Gn1 22 第一列动叶入口相对速度 w11 m/s o2u2?c11?2uc11cos?1 23 第一列动叶进汽角 ?11 csin?1arcsin11w11?1??11 24 25 冲角 第一列动叶汽流有效速度 ? 'w11 o m/s kJ/kg w11cos? 26 第一列动叶撞击损失 ?h?11 ?hw11 1?w11sin??2 20001?w11cos??2 200027 第一列动叶的进口动能 kJ/kg 28 第一列动叶前比焓 ' h11kJ/kg h11??h?11 29 第一列动叶前比容 'v11 m/kg 330 31 32 第一列动叶前滞止压力 第一列动叶的临界流量 第一列动叶出口压力 第一列动叶出口理想状态点焓值 0p11 MPa kg/s 000.648Abp11/v11Gcb1 p21 MPa kJ/kg 先估后校 33 h2t1 34 第一列动叶理想比焓降 ?hb1kJ/kg h11'?h2t1 35 第一列动叶滞止理想比焓降 第一列动叶速度系数 第一列动叶出口速度 0?hb1 kJ/kg h11?h2t1 根据(Ωm,w2t)关系曲线查得 036 37 ? w21 m/s kJ/kg?2?hb10 38 第一列动叶损失 ?hb1h21 w212?1??1?? 2??2?39 第一列动叶实际出口比焓 kJ/kg h2t1??hb1 40 第一列动叶出口比容 v21m3/kg 241 42 第一列动叶出口面积 第一列动叶的计算流量 Ab Gb1' ? cm kg/s Abw211v21 43 流量误差 Gb1?Gb1'Gb1u?w2221 44 第一列动叶出口汽流速度 c21 m/s o?2uw21cos?2 45 第一列动叶出口汽流角 ?21 wsin?2arcsin21c2146 47 48 第一列动叶反动度 导叶流量 导叶后压力 ?m1 第一列动叶校核后流量 Ggp12v12 kg/s MPa m3/kg先估后校 49 导叶后比容 50 导叶理想比焓降 ?hn2kJ/kg 51 导叶损失 ?hnkJ/kg 52 导叶滞止理想比焓降 0?hn1 kJ/kg 53 导叶出口汽流速度 c12w12 m/s m/s o 54 第二列动叶入口速度 55 56 57 第二列动叶进汽角 第二列动叶冲角 第二列动叶有效进口速度 ?12?2 o'w12 m/s kJ/kg 58 第二列动叶撞击损失 ?h?2'v12 59 第二列动叶前比容 m3/kg 60 第二列动叶前滞止压力 p012 MPa 61 第二列动叶后压力 p22 MPa kJ/kg 先估后校 62 第二列动叶理想比焓降 ?hb2 63 第二列动叶滞止比焓降 0?hb2 kJ/kg 64 第二列动叶出口速度 w22v22Gb2 m/s m3/kg 65 第二列动叶出口比容 66 67 第二列动叶流量 第二列动叶出口汽流速度 kg/s c2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