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工伤预防
我市自2004年1月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制度、程序,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但作为工伤保险的龙头工作——工伤预防,还有很多工作处于试行和探索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工伤事故呈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 20 起,增长到2010年的123起,如何减少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工伤预防体系,落实工伤预防措施,是我们今后工伤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工伤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工伤预防制度。按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和职工都有积极进行工伤预防的责任与义务。但条例却没有规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对于工伤预防工作应如何开展,没有作出规定。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怎样参与用人单位的工伤预防工作,各相关部门如何配合做好工伤预防,以及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调整,至今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还处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阶段。
2、缺乏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目前,我市的工伤预防工作分别由安监、卫生、建设、劳动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实施,基本上还处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致使有些工作大家都在抓,而有些工作却没有人去抓,造成工作上的漏洞。如安全生产教育,各部门进行了大力宣传,而关于如何改进落后的生产设施、改善恶劣的生产环境上,都无暇顾及,造成了顾此失彼,浪费了人力物力。
1
3、缺乏完善的安全防范设施。对于安全生产设施落后,设备工艺陈旧的高危生产企业、矿山、以及建筑等行业,目前仍处在较原始的肩扛手提式的作业阶段。一方面企业主从追求高额利润、降低生产成本角度出发,缺乏更新设施的动力;另一方面改善生产环境,更新生产设备,需要企业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一般中小企业在没有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难以靠自身力量完成。
4、缺乏必备的安全生产意识。到2010年底,我市共有5.72 万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大部分都集中在高危行业的小煤矿、建筑等企业中。在这几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由于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招收的人员不仅文化素质较低,而且安全意识淡泊,特别是没有意识到日常工作中潜在的危害性。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程,没有被认真地执行,据调查了解,我市大多数生产事故往往是因为职工操作不当、违规操作或麻痹大意造成的。
二、当前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1、开展工伤预防是促进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在《工伤保险条例》中第一章第四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工伤预防工作:“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工伤保险基本职能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工伤补偿,为最低层次;二是工伤康复,层次稍高一些;三是工伤预防,为最高层次。工伤保险层次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分散风险的能力也就进一步得到强化,从而推动工伤保险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2、开展工伤预防是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需要。按照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本意,只要工作,就存在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但工
2
伤保险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发生了工伤事故就去救助补偿,而应该是从源头抓起。国际劳工局指出,经济赔偿是传统工伤保险的原始目标,这是必需的和首要的,但事故预防则是当代社会保障政策的要求,因此工伤预防和赔偿应当成为当代工伤保险制度的两个工作目标。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是当前工伤保险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用人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有效地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职工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3、开展工伤预防是提高用人单位生产效率的需要。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建筑、私营矿山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总认为出事故是难免的,反正有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对工伤预防工作抓的不到位,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不健全,舍不得花钱改进落后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没有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算帐。其实加强工伤预防工作,不仅可以减少生产设备和人员等方面的损失,又可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减少工伤保险基金开支,反而会有利于用人单位提高生产效率。
三、要求
我们在工伤认定中发现,工伤事故多半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或违反安全生产规章有关,因此用人单位必须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工伤预防:
一、提高人的素质 1、 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
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一切从保护职工的健康、安全出发,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职工的安全需要。因此,除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安全工作外,企业领导、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3
应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利用科学管理方法指导实践,并不断进行总结,在及时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适应现代管理和技术的发展,提高自身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素质,学会利用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生产安全方面的创新,用好人、管好人和事。
2 、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人
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当然包括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和技能,人人懂得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除了传统的、强制性的教育外,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使职工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能真正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化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促使职工自主保安全,遵章守纪,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3、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除了严格的管理外,企业要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如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和“百日安全竞赛”活动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通过表彰宣传先进人物及其事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学习安全生产先进典型;通过设立举
4
报电话、举报信箱或邮箱,鼓励职工积极举报违章违纪行为;在厂区显眼位置设置曝光栏,或利用网站、广播站、安全简报、企业内部刊物等曝光违章违纪行为,以鞭策落后,教育广大职工。
4 用事故案例警醒人
通过国内外重大事故或本单位以往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职工,条件允许时让事故责任者或因此致残的当事人现身说法,使职工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憾,加深对遵章守纪重要性的认识;在开展安全活动过程中,可通过抓典型的形式,通过严肃处理企业内部职工违章行为或未遂事故等典型事件教育一帮人,带动一大片。
二、从精神上、物质上关心人 1、工作和生活上关心人
满足职工的安全权利,特别是生命权、健康权是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企业各级领导要以实际行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各级领导要主动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如长时间从事单调、枯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职工生理上容易出现疲劳,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情绪,容易造成精神不集中,随时出现不安全行为,这时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如当发现有职工身体不适时,应安排其先休息,或暂调整岗位;当职工情绪不稳定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调整状态;当职工缺乏自信心时,应积极鼓励,提高其能力。对文化素质较低,理解接受能力差的职工,可通过周围职工,甚至是其家庭成员进行帮教,倡议把安全知识学习带到家里。
2、要依法依规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消除职工后顾之忧。 三、 以有效的手段约束和激励人 1、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