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旋挖机成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认真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注意事项。应经常注意土层变化,在土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2)开钻时,在护筒下一定范围内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全部进入土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旋挖机施工
(3)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强风化带基岩与中风化带基岩的分界线(见附图),算出每根桩到达持力层的预控深度;在钻孔过程中,全程对出渣情况进行观测,当钻孔深度达到预控深度时,查验排出岩渣与中风化基岩岩样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是否进入持力层;若对比结果一致,则说明到达持力层,此时开始记录嵌岩深度,直至桩孔钻至设计图纸要求的嵌岩深度即满足要求,从而确定终孔深度。
4、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按要求采购的钢管必须有出厂质量保证书,钢筋平直,无损伤、无油渍等污物。制作场地选用砼硬化地坪,严格按设计长度下料,钢筋长度允许偏差为±5毫米,局部变形允许偏差为±2毫米。
钢筋笼长超过12m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和总长度计算,应确保在移动、起吊时不变形,相邻两段钢筋笼接头需按规范要求错开,桩身混保护层为50mm。
10 / 25
主筋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单面焊12d,双面焊6d,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且在35d范围内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数量的50%,主筋与箍筋应点焊,保护层与主筋双面焊接。
钢筋笼制作偏差为:主筋间±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外径±10mm,钢筋笼倾斜度小于1/100,保护层允许偏差±20mm。
成型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干净地面上,堆放层数不应超过2层。 6、钢筋笼吊装流程
①钢筋笼分两段制作;
②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起吊;
11 / 25
③ 吊装第一段钢筋笼至孔口固定,吊放钢筋笼时慢吊轻放,以免钢筋笼弯曲变形,同时钢筋笼不得粘附泥土;
④ 钢筋笼下放必须吊直扶正,钢筋笼从钻孔中心下放,防止钢筋笼碰撞孔壁和钢筋笼的安装偏向一侧孔壁,以免造成孔壁坍方和露筋;
⑤ 吊装第二段钢筋笼至孔口与第一段钢筋笼搭接焊:
A)项目部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旁站,对于焊接质量不合格的坚决返工重焊。
B)焊缝必须饱满,表面无漏焊夹渣现象,焊缝厚度≥10mm。 C)焊接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⑥ 钢筋笼定位时以笼顶标高为基准,并用吊筋把钢筋笼固定在护筒上,以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或下沉;
⑦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吊装过程中应采用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 ⑧ 钢筋笼吊放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要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7、安放导管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浇筑,导管内径Ф250mm,浇筑时保证导管口离混凝土浇筑面不大于2m。
8、第二次清孔及验收
安放钢筋笼前需用清孔钻头对孔底进行二次清渣,保证沉渣不大于50mm。
9、混凝土灌注
(1)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坍落度宜为80~100mm。
(2)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二次拌合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3)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严禁中途停止。
(4)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保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10、混凝土试块留置
12 / 25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6.2.7条及《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第6.2.8条规定,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11、桩身完整性检测
机械旋挖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应进行100%检测,检测方法采用声波透射法。 (1)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2)计算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 3)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4)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2)声测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声测管宜采用PVC管,声测管内径应大于换能器外径,其内径为Ф50×4mm,管的接长采用热熔法。
2)声测管应有足够的径向刚度,声测管材料的温度系数应与混凝土接近。 3)当桩径不大于8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两根;当桩径大于800mm且不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三根;当桩径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四根。
4)安装声测管时,声测管应牢固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呈对称形状布置,且互相平行,并与桩横截面垂直,定位准确;管底应封闭,并应与钢筋笼底端齐平,管口应加盖,各声测管口高度宜一致,且宜高出桩顶面200mm以上。声测管可按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声测管布置示意图
注:检测剖面编组(检测剖面序号j)分别为:2根管时,1-2剖面(j=1);3根管时,1-2剖面
13 / 25
(j=1),2-3剖面(j=2),3-1剖面(j=3);4根管时,1-2剖面(j=1),2-3剖面(j=2),3-4剖面(j=3),4-1剖面(j=4),1-3剖面(j=5),2-4剖面(j=6)。
5)声测管的固定
声测管采用铁丝牢固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绑扎间距50cm。 (3)现场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
2)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25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检测时应从桩底开始向上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进行检测。
3)对于每条声测线,应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首波声时、幅值,保存检测数据时应同时保存波列图信息,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点辅助判据时,还应读取信号主频值。
4)在同一受检桩各检测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5)对于声时值和波幅值出现异常的部位,应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结合波形分析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及其严重程度。
6)当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时,应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六、施工保证措施
6.1工期保证措施
6.1.1加强施工管理力量科学施工,精心调配,使进场施工的各台设备,各人员都充分发挥效用,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
6.1.2建立有效的奖罚制度,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6.1.3科学安排施工场地布局,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使各机台班组高效有序地工作。
6.1.4准备一定数量的后备施工人员,设备,一旦由于天气,地质情况等原
14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