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十二课,它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雨,孩子们大多不喜欢,因为它能给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是无法到户外活动的烦恼,但相信学了这篇课文,小朋友对雨的喜爱会多一层。 我讲从下面几方面对课文进行分析 一、 思想内容
1. 通过拟人化的语言及儿化音的使用,展现作者对雨点儿的喜爱之情。
(1)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了解雨点儿所要去的地方。童话故事里,作者赋予了雨点儿生命,他们也开始说话了,他们再商量着要去什么地方?他们选择了“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方,读到这,会激起同学们的疑问,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结果会怎样?在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注意读好疑问句的语气。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分别提出了“你要到哪里去?”和“你呢?”两个问句,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的语气。
(2)从题目到课文,一共有六次提到“雨点儿”,一个儿话音,
让我们读出后感觉到了雨点儿的可爱,读起来更亲切,饱含了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在“数不清的雨点儿”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的对话。
2. 将科学道理寓于童话故事中。
雨是怎么变化而来的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一句话将这个科学道理直观地告诉了学生,理解了“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就知道了雨的形成。雨水与植物的生长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童话故事的叙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3. 对比感知雨点儿给“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两个地方带来的变化,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因为有了雨水,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没花没草的地方,长出了红花绿草。此时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正是雨点儿带来的。 4. 刻画了鲜明的雨点儿的形象。
(1) 怀揣美好愿望的雨点:小雨点儿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他要
让那里“花更红、草更绿”。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要让那里“长出红的花,绿的草”。
(2) 热心的雨点儿:雨点儿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
5. 描绘了几幅生动清新的画面。第一自然段描写了雨点儿飘落的画面,让我们知道了雨点儿的来处。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之间的对话的画面,让我们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
第五自然段让我们看到了雨点儿带给大自然的美丽变化。 6.课后部分
课后共有四部分,分别是:我会认、朗读课文、我会写、我会读。 (1)我会认:我会认共有11个生字,他们分别是: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先将它们分析如下:
点:上面是“十”不要左边那一横,中间是“口”,下面是四点。组词:雨点儿。
数: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上面是个“米”,下面是个“女”,右边是反文旁。组词:数不清、数学。
清: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山的“青”。组词:清楚。
彩:左边上面是爪子头,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变点,右边是三撇。组词:彩色。
飘:左右结构,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边是“风”。组词:飘扬。
落: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各”。组词:降落。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宝盖儿。组词:天空。 问:“门”字里面一个“口”。组词:问题。 回:大口包住小口。组词: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组词:回答。 方:“房”上面的户字旁去掉。组词:方向。
(2)朗读课文:本课是这册书中第一次出现对话的形式,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问句也出现了两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3)我会写:
“方、半、巴”三个字都是独体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以及笔画的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方:注意强调笔顺。为使字写得美观,可以抓住这几点:第一笔点、第三笔的起笔与收笔、第四笔起笔的位置都在竖中线上。
半: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注意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4)我会读:学生练读“我会读”中的三句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三句话,用“从”说句子。 二.语言表达
1.作者用拟人手法向我们讲述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1)课文中的雨点儿会说话了,“你要到哪里去?”、“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三句话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雨点们对话的场景,拟人写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是学生乐于阅读,激发大家对雨点儿,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无论是雨点的来历还是雨水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直接向一年级
的学生讲述都有一定的困难,但课文中将这些科学知识寓于科学童话故事中,。
2.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这篇课文的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课文叙述浅显易懂。“雨点儿”一词文中共出现了五次,一个儿话音让我们读起来是那么的亲切自然,好像可爱的雨点儿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的朋友。 3.用词准确:
(1)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飘落下来。
“数不清”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雨点得多,“飘落” 让我们看到了雨点儿的轻,所以这是一场雨点密集的小雨。“从”表示来的方向。“从”字让我们知道了雨点来自哪里,云产生雨,简单向学生介绍了雨产生的科学道理。 (2)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两个“更”,向我们展现了两幅对比图,“没有雨水滋润的花草图”和“雨水滋润后的画草图”。两个“更”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雨水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看到了雨水带给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4.疑问句。文中有两个疑问句:“你要到哪里去?”和“你呢?”出现在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要引导学生读好疑问句的语气。 5.清晰明了的结构,使文章更利于理解。
大雨点——没花没草——长出红的花 绿的草 小雨点——有花有草——花更红 草更绿
【教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