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 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 比维生素C高出20倍。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 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 样品名称 紫薯 蓝莓 黑葡萄 黑桑葚 菊花 飞燕草色素 ND 230 47 ND ND 矢车菊色素 134 1025 313 1015 ND 矮牵牛色素 ND 1113 233 ND ND 天竺葵色素 ND ND ND 21 ND 芍药色素 428 216 155 ND ND 锦葵色素 ND 1000 466 ND ND
*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 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 B 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
C 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 D 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
【答案】15:11:6 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 蓝莓 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 ABC 【解析】 【分析】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 【详解】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11:6。
(2)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与自由基反应。 (3)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蓝莓。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 (5)A、花青素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可以保持,则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故A正确;
B、菊花基本不含花青素,则不适合提取花青素,故B正确;
C、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则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故C正确;
D、维生素C、维生素E也具有抗氧化性,所以不具有花青素的食物也可能具有抗氧化性,故D不正确。故选ABC。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______。
(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①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_____。
【答案】石油 温室效应加剧 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2:1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催化剂2CO2+N2进行分析。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 石油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故填: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3)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2:1;故填:2:1
②根据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填: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点睛】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催化剂2CO2+N2,所以①该反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族,原子序数是48;镉(Cd)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鎘均难溶于水。镉一直稳定地存在于大自然中,与人类相安无事。是人类的工业革命将安静的镉发掘出来,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面手”:塑胶、 电镀金属外壳、颜料、油漆、染料、电池,都可见到镉的身影。但是,镉并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鎘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形成沉淀,以降低镉离子的浓度。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 核外有_____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镉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的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 使镉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形成沉淀,而消除污染。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 既能除掉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5 48 Cd+2HCl=CdCl2+H2↑ Cd2+ K2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根据 “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族”可知,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是48,镉原子核外有48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根据“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可知,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镉(镉显+2价)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2HCl=CdCl2+H2↑;
(3)根据“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可知,镉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Cd2+;根据“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镉均难溶于水”可知,氯化镉与碳酸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镉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氯化钾都含有钾元素,都是钾肥。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 既能除去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K2CO3。
4.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上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_____.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甲烷(CH4) B 氢气(H2) C 一氧化碳(CO) D 臭氧(O3)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_____.
A 1900~1910 B 1910~1940 C 1940~1980 D 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 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 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 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答案】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AC AC 将碳封存起来 BC 【解析】
2020-2021全国备战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的综合备战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