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限时集训17 古代诗歌鉴赏(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踏青”,而眼前唯有“寥寥古寺家”。]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选取其中一种简要赏析。(6分)

【答案】 (示例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杨花”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稀疏雨”“冷澹霞”,寄寓着诗人寒食节期间内心的孤冷悲戚之情;“沧浪”“湘水”寄寓着诗人归家不得的无奈和遗憾。(4分)

(示例二)想象,对比。(2分)设想故里的乡友们踏青的情景,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并与眼前自己孤单面对杨花开落形成对比。(4分)

8.(2018·德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咏竹

马谦斋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 文湖州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

【注】 ①渭川:渭河,古渭河流域以盛产竹子著称。②“花开”句:传说凤凰喜欢竹实。③文湖州:宋代著名画家文同,字与可,以善画竹而闻名。曾为湖州知州,故世称文湖州。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抓住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生长个性进行阐发,表达作者对竹子的赞赏。 B.“花开”句运用凤凰喜欢竹实的典故,竹子花开自有凤凰来寻,用凤凰的高贵烘托竹子的高洁。

C.“文湖州”句借文湖州画竹,表明文与可是竹子的知音,也是我的知音,委婉地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

D.作者是在咏竹,又不止于咏竹,更是借竹抒发孤芳自赏之意,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D [D项,“孤芳自赏之意”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不当,作者借咏竹表明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2)赏析“春日临风醉,秋宵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这三句的妙处。(6分) 【答案】 ①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竹子不同时候的姿态进行了生动的描摹;②赋予竹子鲜明的人格色彩,营造了空灵飘逸的意境;③进一步抒发了对竹子的赞美之情,深化了

6

诗歌主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教师备选】

9.(2018·黄冈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B.“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C.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D.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在分别之际,两人互赠诗文。 D [D项,“词人与友人彻夜谈心赏景,直到窗外渐明”不对,由下句“夕阳吹角最关情”可知,此时窗外是夕阳西下时分,说“彻夜”“直到窗外渐明”属于臆测。]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②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③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每点2分)

10.(2018·成都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这首诗为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7

①【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着。

A [A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 (2)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承接第二联,写舟中所见的蝴蝶翩跹、白鸥远翔之景,呼应题目“舟中作”。(3分)②与尾联抒情形成反转:蝶鸥自在,与诗人的困于舟中的处境形成反衬。(3分)(意思相近即可)

11.(2018·太原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发商水道中 陈与义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注】 ①陈与义(1090 -1138),宋朝诗人。1127年,北虏入寇,诗人南奔,途经河南商水作此诗。②指刘宋将军檀道济,他出击魏军时因粮饷不继而仓促撤兵,致魏军深入。③杜甫有“干戈浩茫茫”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地点是商水西门,时间是春天柳枝飘动的时节,标题表明将从商水出发。 B.第二句以春风吹动柳枝烘托离愁别绪,写出奔亡途中、行程催促、不得不离开的伤感。

C.“世事本前期”是说眼下时势方艰,但追本求源,也有其前事之因,有命中注定之意。 D.诗人借檀公典故有追究北宋贻误战机的罪过之意,借杜诗抒发自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C [C项,不是“命中注定之意”,而是有暗讽北宋王朝之意。]

8

(2)尾联两句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前句写景,写出山川的辽远;后句写自己不敢作归乡之计。(2分)以开阔之景反衬难归之情。(2分)与上联中的前途“茫茫”形成情感呼应。(2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寒 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①罗含:东晋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②重露:寒凉的秋露。③泛:以菊花浸酒。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④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首诗均属“咏物诗”,都以“菊”作为主要吟咏对象,并将诗人的情志寄寓其中。 B.两首诗均描写出了菊花超逸于群花之上的独特“香气”和“色彩”,以及不畏严酷自然的“傲骨”。

C.李诗颔联中的两个典故,表面写菊花的颜色和香味,实际上写作者的才能,用语含蓄,情韵深厚。

D.郑诗中,诗人借助颇富口语气息的“宁可”“何曾”二词,写出了菊花孤傲清高的品位。

B [B项,郑诗中没有描写菊花“色彩”。]

(2)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9

③②

【解析】 虽然《菊》中写到了陶渊明,但根本点不是田园,而是借菊表现自己的才干。五、六两句前句写出秋菊傲霜的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内心的隐忧,“怯残阳”即害怕夕阳西下,黑天到来,此处别有寄托。他是在担心时不我待,光阴流逝,多少有些迟暮之感。“白玉堂”暗指朝廷,末尾两句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了,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寒菊》一、二句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三、四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答案】 李诗借“菊”侧重表达自己对入朝建功立业的热切希望(或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苦闷)。(1分)李诗先对菊花的“色”“香”进行描摹,并借助陶渊明、罗含的典故表现作者的才能;第三联先写秋菊的傲霜,再写自己的隐忧,第四联笔锋一转,肯定菊花甘愿被酿酒的奉献精神,进而流露出欲入朝建功立业的愿望。(2分)郑诗主要借“菊”表达自己守志抱节的忠贞。(1分)郑诗开篇描摹了菊花“独立疏芳、独守清高”的品性,紧接两句突出其不畏严酷环境的铮铮傲骨;进而表达出自己对故国忠诚坚贞的志节(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2分)(意思对即可)

10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限时集训17 古代诗歌鉴赏(三)

踏青”,而眼前唯有“寥寥古寺家”。](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选取其中一种简要赏析。(6分)【答案】(示例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f7sa2smv70h1ll01eyq0a6ri16osu014d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