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及写作顺序,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与人言《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或笑其迂,生曰:“我其迂哉?我若迂,孟子则迂之首矣。”生好著文,或以文人称之,则又艴①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吾文人乎哉?”生不肯干禄② , 或欲挽之使出。生曰:“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生安于义命,未尝妄有所为。
(节选自宋濂《白牛生传》)
【注】①艴(fú):艴然,生气的样子。②干禄:谋求官职俸禄,即求官。干:追求,谋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仕 当 为 道 谋 干 之 私 也。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性多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息。
(3)请分点概括【甲】【乙】两文中提到的“嗜”的表现。
(4)【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乙】文中“艴然怒曰”,宋濂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
(2)①所以,我虽然生性愚笨,最终有所收获。②宋濂生性勤奋,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攻读学业不懈怠。
(3)【甲】:①借书抄书;②百里之外拜师求教。
【乙】:①日常谈论都是经书;②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深厚,还不足以称为“文人”;③读书不是为了获得名利。
(4)不矛盾。【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在向老师求教,面对老师呵斥时的态度,更加突显了求教的诚意。【乙】中是因为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文
人”。这两者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
【解析】【分析】(1)这句话意思是“应该为了道而寻求做官,谋求俸禄是自私的”,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本题翻译赋分点,故:所以;卒:最终;嗜:爱好;息:停止。
(3)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理解大意。“嗜”是爱好的意思,【甲】文中宋濂“性嗜学”,但是家贫,他借书抄书来读,长大后“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乙】文中,白牛生“无所嗜,惟攻学不怠”,日常谈论是经书,自我感觉不及“文人”,而且读书目的纯粹,不是为了名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求教老师的虔诚恭敬态度;【乙】文中当别人称其“文人”的时候,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文人”,所以生气。不同的态度出自不同的原因,侧面表现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比较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
⑵①所以,我虽然生性愚笨,最终有所收获。②宋濂生性勤奋,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攻读学业不懈怠。
⑶【甲】:①借书抄书;②百里之外拜师求教。
【乙】:①日常谈论都是经书;②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深厚,还不足以称为“文人”;③读书不是为了获得名利。
⑷不矛盾。【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在向老师求教,面对老师呵斥时的态度,更加突显了求教的诚意。【乙】中是因为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文人”。这两者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的意思的理解,根据意思进行断句。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干要求,找准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跑着去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学生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乙】白牛生是金华潜溪人,姓宋名濂。他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在溪上往来,所以人们叫他白牛生。白牛生身材短小,眼睛细小,胡子稀疏。生性勤劳,没有别的爱好,只是不松懈地研究学问。他与别人交谈的内容是《六经》,有的人厌烦他讲得太多,他说:“我除了《六经》就不学其他的了,《六经》大概是太阳吧?一天没有它,就好象在黑暗的夜晚走路了。”有人笑他迂腐,白牛生说:“我难道迂腐吗?我如果迂腐,孟子就是迂腐的第一人了。”白牛生喜欢写文章,有人用“文人”来称呼他,他却又很恼怒地说:“我是文人吗?天地的规律,我想要探究却不能够穷尽。圣贤的道理,我想要汇集却未能完成。我是文人吗?”白牛生不愿谋求官职俸禄,有人要拉他出来做官。他说:“俸禄可以谋求吗?应该为了道而寻求做官,不是为了自己而寻求做官,谋求俸禄是自私的。”白牛生安守本分,不曾有非分的行为。
9.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 (宋)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 , 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①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悴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①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
菱溪大石(节选) (宋)欧阳修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溪旁人见其可怪(责怪) B.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可爱) C.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废弃) D. 况欲长有此石乎(长久) (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B.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C.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D.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②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4)《菱溪大石》前四句对大石的描写,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5)欧阳修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为什么自己又“曳以三犊载两轮”呢?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答案】 (1)D (2)C
(3)①其中最大的一块仰面躺在溪边,因为它难以移动,所以能够独自存留下来。②(丰乐)亭靠近滁州城,道路近便,可以作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4)前四句描写了菱溪大石的寂寞凄凉,流露诗人对大石的怜惜之情。
(5)作者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是因为这些好奇之士将奇异之物据为己有;而自己“曳以三犊载两轮”,是不满于大石空怀高才美质,却长埋于荒烟野草中没人欣赏和珍惜,将之迁徙以供滁人岁时嬉游爱赏。
【解析】【分析】(1)A项,改为:溪旁人见其可怪(怪异);B项,改为:而乃能知爱赏奇异(珍爱);C项,改为:予感夫人物之废兴(衰废)。故选D。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译为:刘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然而毕竟也算个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之间划开。故选C。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其”:其中。“偃然”:仰面倒下。“得”:能够。“负”:靠近。“岁”:年,每年。
(4)首先要找到对大石的描写的语句并理解其大意。也就是开头几句,即“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译为: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从中不难分析出作者描写的是菱溪大石的寂寞凄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石的怜惜之情。
(5)作者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的原因可分析“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一句;而自己又“曳以三犊载两轮”的原因可分析“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注意用自己的语言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D;⑵C;
⑶ ①其中最大的一块仰面躺在溪边,因为它难以移动,所以能够独自存留下来。②(丰
乐)亭靠近滁州城,道路近便,可以作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处。 ⑷ 前四句描写了菱溪大石的寂寞凄凉,流露诗人对大石的怜惜之情。
⑸ 作者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是因为这些好奇之士将奇异之物据为己有;而自己“曳以三犊载两轮”,是不满于大石空怀高才美质,却长埋于荒烟野草中没人欣赏和珍惜,将之迁徙以供滁人岁时嬉游爱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内容,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要进行仔细的分析。 【附参考译文】
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的旧物。刘金是伪吴政权时颇受宠信的将军,和杨行密一道从合肥起兵,当时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原本是个武夫健卒,居然能够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有斯文雅致的爱好,是不是因为遭逢乱世功成志满、因过于富贵而骄奢安逸才使他产生了这样的雅兴呢?追想他当年的池塘、台榭、奇木、异草,和这块巨石是很相称的,也算得上是一时的盛事了。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一般的农户,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
我对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产生感慨,又因此石状貌可爱却遭到遗弃深感可惜,于是找来三头牛将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寻找那块比较小的,在白塔镇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将它们分别立在丰乐亭的南面和北面。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
世间事物当中那些出奇的,丢弃在幽暗荒远之处,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的耳目所及之处,喜爱它们的人又难免取回自己家里。啊!刘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然而毕竟也算个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一片荒芜零落,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还能指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吗?这个故事可以作为对富贵之人的告诫。而喜好珍奇玩物的人听到有这样的奇石,前来欣赏就已十分满足了,何必非要取回自己家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