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
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流程] 1、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F F F F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u>2f f2f |v|>u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3、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
远视眼: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上 4、透镜的组合
(1)望远镜(物镜、目镜)
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 (2)显微镜 [课堂练习] 1、、凸透镜对光 作用,凹透镜对光 作用,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时,成 、 的 像,像距: ,如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物近像变大。 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 。 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 ; 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 。
4、(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不变 D、逐渐变小
5、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6、 图18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的移
[板书设计]
发生条件、折射规律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 [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应用
结构特征、光学性质
凸透镜 成像规律
应用
结构特征、光学性质
凹透镜
应用
显微镜
透镜的组合与视力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