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社会心理学试题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产生最大程度的态度改变,某种程度的恐惧(消极情感)是必需的,恐惧和态度改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倒置的U型关系。

(2)当恐惧从低程度向中等程度加剧时,态度改变增加了。但太大的恐惧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太大的恐惧会对人们采取行动的能力起着干扰作用,并引起个体的自我防卫。

(3)说服性的沟通还须指出一种应付的方法,它能减少恐惧,只有这时,态度改变才会增加。我们从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下列两点结论:

(1)第一,行为可以影响态度,与一个人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2)第二,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当诱因增加时,态度改变减少了。或者说,当完成一个行为的正当理由或诱因减少时,态度改变的程度增加了。(1)詹姆士他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识的。在一个情绪反应中第一件发生的事是对生理反应的一种体验。然后,这个人用获得的认知或者信息去加以解释。

(2)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有两个因素组成:?生理上的激起;?认知标签。他俩与詹姆士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标签并不必然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它们也可以来自情景中其他人所提供的线索,情绪状态的归因与加在激起上的认知标签有密切关系。(1)奥尔特曼根据超载理论发展了一个详细的拥挤模型。

(2)他注重了人们独处的规范。他认为当独处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以及个体被迫进行不希望的大量社交时,拥挤就发生了。

(3)如果个体认为所获得的独处程度与希望的程度不一致,他就会利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来获得恰当的平衡。如果这些方式不能获得所希望的独处,那末,个体就会产生心理紧张,从而体验到拥挤。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类似性导致吸引。这是建筑在对称理论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人们与我们相似,我们为了保持一种对称的关系,就会喜欢他们。类似性对友好关系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且意义重大。人们都强烈倾向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

(2)互补性。这是由于双方在气质上,性格上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由此可见,互补性也是形成人们之间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3)物理距离的接近。两人间物理距离的增加,必然增加他们可能偶然接触的数量,当这些接触增加时,他们彼此认识,了解以及最终互相喜欢的概率增加了。

(4)交往的频率交往的频率会影响人际关系。因为人们彼此之间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共同的体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态度。

(5)外貌吸引力在有关外貌引力问题上,我们并不总是以理性的,不管对方的年龄或性别,我们倾向于更喜欢外貌有吸引力的人,不仅我们更喜欢他们,而且,我们对于他们行为的评定也不同。(1)习得的无望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动机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第二个问题是认知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第三个情绪上的,习得的无望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2)三个归因维度是重要的,即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普遍—不普遍。内在的归因会导致自尊的更大伤害,普遍的归因会产生更广泛的抑郁,稳定的归因会产生更长期的抑郁。这样,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相结合会产生最深远的抑郁症。

(3)归因治疗法。利用认知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第一,可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估价。第二,改变认知指向性。第三,能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对可控的期望。第四,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

普遍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对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因素的归因。(1)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成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

(2)规模。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较小规模的群体与较大规模群体相比,前者更容易形成较高程度的内聚力。

(3)外界环境:

A.外界对群体具有威胁,或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会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B.孤立。当一个群体脱离了其他群体,在地理环境上处于孤立状况,那么,群体内聚力就会得到加强。

(4)同质性。群体成员在某些心理维度上具有类似性会有助于内聚力。价值观的类似性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5)成员依赖模式。当成员为了达到某些重要的结果而互相依赖时,群体会具有较高的内聚力。

(6)领导方式。群体的领导方式对群体的内聚力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的群体要比其他两个组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7)成功。群体在达到它的重要目标方面是否取得了成功,同样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群体,要比在达到目标方面连续失败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3

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产生最大程度的态度改变,某种程度的恐惧(消极情感)是必需的,恐惧和态度改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倒置的U型关系。(2)当恐惧从低程度向中等程度加剧时,态度改变增加了。但太大的恐惧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太大的恐惧会对人们采取行动的能力起着干扰作用,并引起个体的自我防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f2ss7hbf148fsc2a7r62i4cx3q5hp00q4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