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293.心理学(本科)(统设)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对人格()的描述。 A独特性B稳定性C可变性D社会性 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B)。 A独特性B稳定性C共同性D顽固性

6. (B)是经常出现的、习惯化的、从本质上最能代表一个人人格特征的态度和行为。

A个性B性格C人格D特质

7. 自我调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B)构成。 A自我感受B自我监控C自我评价D自我调节 8. 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信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9. 一个人的行为目标明确,有自制力,镇静、果断,他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性格特征:(C)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10.人的气质的动力特征主要受下列哪项选项的制约:(A) A高级神经活动类型B社会环境C性格D能力

11.自私、勤劳、自负等是对人的哪种性格特征的描述:(A)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12.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C) 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D弱

13.抑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D) 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D弱

14.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B) 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D弱

15.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是(A)。 A自我B本我C超我D人格

16.(B)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人格特质。 A个人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

17.“亲其师而信其道”说明教师(C)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A性格特征B能力素质C人格表现D技能特征

18.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B) A胆汁质B多血质C抑郁质D黏液质 19.人的气质主要受下列哪个选项的制约:(D)

A活动内容B社会关系C活动方式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20.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可分为:(B)

A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B社会关系能力、气质和性格 C个性动力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D感知、记忆与思维过程

21.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

A共同特质B枢纽特质C核心特质D次要特质

22.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影响个体一切行为,几乎渗透到个人全部生活的所有方面,使行为反应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特质是(B) A共同特质B枢纽特质C核心特质D次要特质 23.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霍兰德C谢尔顿D威特金

第十章 社会认知与行为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自我概念,社会刻板印象,从众及亲社会行为等概念; 掌握:自我概念的内容,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

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要素攻击行为的理论解释。友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减少社会偏见的方法及现实应用。

一、 是非题

1.自我具有执行功能,协调本我、超我与现实需要。()答案:正确 2.社会刻板印象是不合理的,容易产生认知偏差。()答案:错误 3.美国心理学家将自我概念称为“自我图式”。()答案:正确 4.理想自我即是应该成为的自我。()答案:错误 5.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答案:正确

6.印象是人们在第一次面对新的社会情境时,对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客观认识,并将这些人或事物归类而形成的有关概念。()答案:错误 7.态度与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答案:正确 8.亲社会行为属于有助于种族持续生存的特质。()答案:正确 9.决定助人行为的第一步是个人责任判断。()答案:错误

10.反复玩暴力游戏会提高儿童攻击性人格形成的可能。()答案:正确 11.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答案:正确 12.侵犯性行为又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行为。()答案:正确

13.儿童在观看了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后,看到另外两个儿童打架,其劝阻的愿望就会减弱。()答案:正确

14.人际吸引的力量源于人类的归属需要。()答案:正确

15.暗示是比较少见的人际交流与人际互动的方式。()答案:错误 16.暗示有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方式。()答案:正确 二、 单选题

1.(A)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知觉、储存、推测与判断。 A社会认知B社会知觉C社会印象D社会感觉 2.个体对自己未来的想象和预期就是(C)。

A理想的自我B可达到的自我C假定的自我D精神的自我 3.社会态度表现在人们的(B)、情感和有目的的行为中。 A认知B信念C感觉D意志

4.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C)。

A自我评价B自我概念C自我定义D自我同一性

5.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

A他律阶段B自律阶段C自我中心D公正阶段

6.下列哪项是个体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A)

A社会化B直立行走C身体发展成熟D开口说话

7.社会化的类型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来进行划分。下列哪项属从横向角度划分所反映的社会化类型:(C)

A早期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性别角色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 8.自我意识包括(D)两部分。

A本我和超我B自我和本我C本我和超我D主我和客我 9.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C). A主我B客我C镜我D自我

10.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A)。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由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目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11.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是()。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效应D晕轮效应

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了影响人际吸引的(C)因素。 A熟悉性B人格品质C相似性D互补性

13.人们在一起工作或有他人在场时,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更高,这种在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被称为:(A)。

A社会促进作用B社会抑制作用C从众作用D暗示作用 14.分享、合作、助人等属于(B)。

A积极行为B亲社会行为C责任行为D利他行为 15.以下有关社会化的几种说法那一个是正确的?(A) A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B社会化在儿童期就已完成 C社会化在少年时期就已完成 D社会化在青年期就已完成

16.社会行为是人对(A)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袭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 17.习性学的代表人物是(A)。 A洛伦兹B多拉德C博克维茨D班杜拉

18.(A)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 A从众B亲社会行为C社会行为D利他行为

19.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B)。 A从众B暗示C社会行为D模仿

20.在(A)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 A友谊B爱情C亲情D利益 21.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

A亲近和激情B亲近和承诺C激情和承诺D亲情,激情和承诺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

学习目标

1293.心理学(本科)(统设) - 图文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对人格()的描述。A独特性B稳定性C可变性D社会性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B)。A独特性B稳定性C共同性D顽固性6.(B)是经常出现的、习惯化的、从本质上最能代表一个人人格特征的态度和行为。A个性B性格C人格D特质7.自我调控系统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B)构成。A自我感受B自我监控C自我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f1t1001o59jajr88ky455t2h95xc900w9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