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致青年教师》精彩片段摘录
吴非《致青年教师》获评“最佳图书奖”。获奖理由:该书是吴非告别讲台之作。在书中,作者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将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和盘托出。该书40余篇随笔文章,涉及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诸多方面。作者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在教徒弟,领着他们去思考和解决一个个即将面对的问题。他推心置腹,现身说法。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吴非以自己30年的经历作了回答。因为真实、坦诚,该书格外打动人。 吴非《致青年教师》精彩片段摘录: 1、《珍视我们的专业》 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只占他一生学习经历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样一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于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因为“教会学”也是他的专业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教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为他的风格,因为他的专业素养,因为他的教学素质——当然还会有一种可能:因为他的不学无术。
我想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述。它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当然,作为一盏灯,他未必需要一直亮着;但是在他亮着的时候,他有可能是耀眼的,夺目的,即使只有一丝光亮,也能照亮学生走过一段路……
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样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持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P17 2、《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
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中国的教育根本不输在硬件上(至少城市是这样)。在教育理念,具体到教师素养方面,我们可能比文明国家落后一个世纪。P25 3、《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P29
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P29 4、《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P9
5、《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
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成人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P95 6、《力戒浮躁》
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P44 7、《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 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水平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P73 8、《教师仪态也是“范”》
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P81 9、《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
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P169 10、《凝望前辈站立的姿态》
一个时代过去了,杏坛上留下无数平凡的身影,我仿佛仍然看到他们弹拨生命的弦歌,为一代代学子斫出生路。他们的姓名永远活在一批人的生命里,也镌在教育的史册上。作为教师,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站立在讲台?我将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我想,如果我能这样我去思考,去工作,至少,我将站得比现在高。P186 11、《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
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平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平,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P187 12、《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P209 13、《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
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P217
14、《不良习惯是哪里来的》
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P77 15、《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
只有做母亲的,经常有这样的耐心。她信任孩子,她会等待。有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孩子从小就懂事,三岁时就有些让人想不到的话。有一回,客人问:“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你把哪个给妈妈?”这类愚蠢的测试往往令人生厌,可是民间教育经常热衷于用这类问题折磨孩子。——孩子回答说:“我在苹果上都咬一口……”客人惊愕的叫了一声:“这孩子……”她想说的是:“这孩子心眼儿太坏了,两个苹果都霸占了!”可是孩子慢吞吞地说:“……然后我把甜的那个给妈妈吃。”客人很羞愧,对做母亲的说:“我差一点儿以为……”母亲笑着说:“我的习惯是让她把话讲完;而且可以等他,让他把话重讲一遍。”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P93 16、《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
为什么人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怎么当教师?P179 17、《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P74
18、学生修养的好坏受到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的范畴,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家庭氛围,暂时扭转不了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但是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当我们以最佳的仪态不卑不亢的面对学生时,其实我们就是在传达出一种正确的、文明、有修养的气度,其实也正是在间接的改变着未来某些家庭的氛围、扭转着社会的不正之风,因为教育就是面向学生,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
19、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误,若非特别情况,尽可能不要当着第三个人的面训斥学生,不要让其他人对你的学生产生误会。对严重违纪的学生,也要注意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掀老底”。
20、学生在家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外就可能有什么样的表现。同样,他的周围有什么样的朋友,他也有可能做什么样的事。……一个人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那些可爱的禀赋,不要轻易地让它们丢失。无论这样的工作多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
21、不错,我们是教师,可是和所有的人一样,我们在成长中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那些像梦一样的诗,像诗一样的梦永远不再回来了,可是它还留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孩子们就坐在你的面前……
22、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23、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
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合格的教师。
24、说最容易忽略的细节,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即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上养成,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薄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的恰当,学生对他们教学自然会多一分信任感。
25、我在工作中逐渐认识到,重要的是我们对“人”的认识,对“学习”的认识。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的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地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26、我在工作中逐渐认识到,重要的是我们对“人”的认识,对“学习”的认识。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的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地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27、我多么渴望孩子们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啊,如果有一天,孩子们走出家门时不再需要父母千叮万嘱咐,不会让父母牵肠挂肚,那才是我们理想的社会。我多么想听到父母能这样对孩子说:“孩子,你勇敢地上路吧,在这个世界上,你到处都能遇上好人……”
28、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29、文科作业的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理科作业可能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理科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打结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让我们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
30、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我在课堂上也曾流泪,那些教学内容首先感染了我,常常使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不在乎学生说老师多愁善感,但我在意自己教出的学生能不能成为情感健全的人。
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吗?鲁迅冷眼看世相,不也曾“又为斯民哭健儿”吗?作为教师,也应当敢哭敢歌。你当全班学生的面哭了,因为看到青少年的冷漠和冷酷,看到了无知又无畏的可怜;你哭,是担心自己的努力可能变成毫无意义……
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当学生的面流下来。我宁愿他们面对你的眼泪感到惊愕或尴尬,也不愿意他们就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
31、你是教师,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能体现出价值。教育的特征是“慢”,像种庄稼,只不过农业周期一般以年为度,而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能更像林木的生长,需要更长久的年代。
32、当你在学期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中准备写“任教班级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之类的句子时,是不是该稍微慎重一些?想一想,这些,是不是你作为教师最想得到的东西?
我听了之后一点也不为他高兴,反而为他今后的发展感到担忧。作为教师,他可能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他好像没有把自己当做“传道授业解惑”之“师”,他也没有对照职业标准检查自己的工作,而仅仅把几名学生或家长的话作为最高的嘉奖。
33、二十多年前,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去幼儿园接孩子,路过一间教室,看到那个值班阿姨蜷缩在小板凳上,双手抄在袖口里,愁眉苦脸,一言不发。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二十多个小朋友围坐成马蹄形,面无表情,寂无一声,竟有不少孩子也把双手抄在袖口里!我起先以为是做游戏或是阿姨要讲什么故事,站了一会儿,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那位阿姨仍是一脸愁容。我震惊了。这位阿姨可能不认为自己是教育者,她把自己的忧愁传染给了孩子。也许是因为天冷,也许是因为生活中遇到了重大困难,也许是因为患病,也许是同事之间有不愉快,可是,她忘了自己是教师,忘记了这会儿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甚至想,这可能就是他的常态,而这种素养是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阴暗。
34、我年轻时,每学期开学前,特别是即将带一个新班之前,我多多少少有些不安,有时甚至比较紧张,直到几节课上下来,才逐渐正常。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但我很少对别人说起,我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怀疑是缺乏自信的表现。2004年春,钱理群老师到我校来开“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开讲前一天,他对我说:“我有些紧张,我们出去走走。”我笑了起来。钱老师说“我一直是这样。每次面对新一届学生,我都会这样。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我担心他们不接受我”
他这样一说,我便释然了。钱理群老师大学毕业在贵州教中专校,后来在北大任教,四十多年的教龄,仍然如此我那点紧张就根本不算什么了。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比较敬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学科教学,看重学生的感受,对自己的教学有所期待。
35、学生迟到了,他面带愧色,站在教室门口轻轻地喊一声“报告”。他很尴尬:喊轻了,老师听不见;声音大了,又怕惊动大家。老师发现了,也只能轻轻地一点头,让他回到座位上去。他已经知道迟到妨碍了大家,你尽可能不要多问,你的目光甚至没有必要停在他的脸上,我对这样的学生印象很好。这样的学生总是很注意个人修养,他们总是想到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别人。以这样的品格,以后是能够在一个文明社会立足的。 36、《虽然我记不住你的名字》
教过的学生太多了,经常看着过去的学生而叫不出姓名,很尴尬。同事说,年纪大了,免不了会这样的。我把这事告诉以前的一位学生。他说,没事的,就说本校毕业的。认识你的学生可能有三千人,你不可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
他说得对。学生能记住老师的教诲。就是对教师工作最有价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