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海音的晚年颇不寂寞,不但文坛推重,友情丰收,而且家庭幸福,亲情洋溢。
虽然客厅里挂的书法题着何凡的名句:“在苍茫的暮色里加紧脚步赶路”,毕竟有何凡这么忠贞的老伴相互“牵手”,走完全程。
而在她文学成就的顶峰,《城南旧事》在大陆拍成电影,赢得多次影展大奖,又译成三种外文,制成绘图版本。
在海音七十大寿的盛会上,我献给她一首三行短诗,分别以寿星的名字收句。
子敏领着几位作家,用各自的乡音朗诵,颇为叫座。
我致词说:“林海音岂止是长青树,她简直是长青林。
她植树成林,我们就在那林阴深处……常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位伟大的女性。
现在是女强人的时代,照理成功的女人背后也必有一位伟大的男性。
可是何凡和林海音,到底谁在谁的背后呢?还是台语说得好:夫妻是‘牵手’。
这一对伉俪并肩携手,都站在前面。”
暮色苍茫得真快,在八十岁的寿宴上,我们夫妻的座位安排在寿星首席。
那时的海音无复十年前的谈笑自若了。
宾至的盛况不逊当年,但是热闹的核心缺了主角清脆动听的女高音,不免就失去了焦聚。
美女再资深也终会老去,时光的无礼令人怅愁。
我应邀致词,推崇寿星才德相侔,久负文坛的清望,说一度传闻她可能出任文化部长:“可是,一个人做了林海音,还希罕做文化部长吗?”这话突如其来,激起满堂的掌声。
四年后时光的无礼变成绝情。
我发现自己和齐邦媛、竐弦坐在台上,面对四百位海音的朋友追述她生前的种种切切。
深沉的肃静低压着整个大厅。
海音的半身像巨幅海报高悬在我们背后,熟悉的笑容以亲切的眸光、开朗的齿光煦照着我们,但没有人能够用笑容回应了。
刚才放映的记录片,从稚龄的英子到耋年的林先生,栩栩的形貌还留在眼睫,而放眼台下,沉思的何凡虽然是坐在众多家人的中间,却形单影只,不,似乎只剩下了一半,令人很不习惯。
我长久未流的泪水忽然满眶,觉悟自己的“城南旧事”,也是祖丽姐妹和珊珊姐妹的“城南旧事”,终于一去不回。
半个世纪的温馨往事,都在那幅永恒的笑貌上停格了。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020年另一段城南旧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