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28--29课时--第12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对比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活动】: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总结书本知识得出结论。

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二,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3、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文资料讲评。

第一、明确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第二、志存高远。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

第三、勤奋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

第四、投身实践。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青年学生的奋斗和奉献。青年学生要深刻认识国情、市情、乡情,积极响应党的

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中去。 【思维拓展】:

“和谐”的词义是指配合得适当、匀称,有融洽、调和之意,原指音律、音调的和谐。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

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是一个稳定的系统概念。

第二、是指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状态。

第三、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

第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狭义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指的是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相区别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广泛领域。

【教师引导】:课下思考你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哪一种? [活动平台] 志愿者在行动

在本届奥运会上,170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是奥运史上志愿者最多的一次。他们用累计超过2亿小时的服务,在万余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热情和汗水,用微笑来体现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

放自信的精神风貌,用优质的服务替人们排忧解难,增进了世界和谐。在闭幕式上,奥运会首次增加了向志愿者献花的环节,这是对志愿者的高度褒奖。

目标:学习奥运会志愿者精神,通过实际行动,奉献个人力量,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个人综合品质和道德品格。

步骤:为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为有特殊困难,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以及贫困地区提供志愿服务。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 首次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 每个家庭。

——十七大报告摘录 2、“五位一体”在十八大中提出

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十八大报告摘录 3、马克主义中的“生态文明”

马克思以“对象性活动” 概念为基础,在现实的实践中探讨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并将这种探讨推进到社会历史的存在论层面,把握住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揭示了造成人与自然相对立的社会历史根源,实质成为当今生态哲学不可跨越的理论资源。同时马克思深刻、现实的生态思想也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有着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 4、“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以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论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5、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中央提出这个鲜明的概念,正是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正在转变,提醒着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治理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十二大到

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十八大又提出了“五位一体”新概念,这是我党在探索建设“和谐中国”道路上通过长期地深入思考,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的优秀成果。

6、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7、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1)作为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法则,生态文明的提出,充分 显示了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

(2)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党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理念的升华, 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科学发展观的推进、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3)生态文明的提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诠释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丰富发展了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内涵

(4)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所处新的历史方位之战略选择,

第28--29课时--第12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对比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活动】: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总结书本知识得出结论。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第二,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euoe1smrm6ksx797jw59jajr88l5800wy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