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一、幼儿游戏的定义和本质
1.定义:作为一种跨越文化和年龄的人类行为,游戏是自助自由、是个体获得愉快满足的非功利性行为的总称。 2.本质:
(1)体验性。从形式上看,游戏是假象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体验却是真实的。
(2)规则性。游戏时给予一系列规则来执行的,它设定了游戏者参与游戏活动的基本结构,在游戏活动中是强制执行的。游戏规则都是事先规定好的。
(3)自主性。从游戏的过程分析,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游戏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进程。
(4)虚幻性。从游戏的内容分析,儿童的游戏是虚构性的,是充满想象的。
二、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 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的学到许多知识。 (2)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判断力、观察力。 (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2.游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儿童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2)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多种角色,学会了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的角色。
(3)在游戏中,他们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会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真正的本性。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跑、跳、攀登、爬的活动时,加快了血液循化,促进新陈代谢,并增强体力,使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协调、身体越来越结实。
三、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3-4岁幼儿的游戏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3-4岁幼儿的游戏特点。①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小班幼儿每天都在自发的进行游戏。不需要大人在旁边督促,都会主动地进行游戏。②游戏是自由自在的儿童在游戏的时候没有规定的模式。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不同的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尽情显露内在的潜力。 (2)3-4岁幼儿游戏的教育对策。从托班到小班,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小班幼儿欠缺知识经验,老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环境。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游戏的不同主题,不同角色对幼儿进行教育和训练。但在观察与教育时,必须注意保持”教育在后”的原则,幼儿更容易接受。 2.4-5岁幼儿的游戏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4-5岁幼儿的游戏特点。①幼儿开始自己组织游戏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主题。他们还会分工,安排角色,而且游戏情节比较丰富,内容多样化。②以结构游戏为主4-5岁幼儿的游戏中,结构游戏占了主要地位。幼儿结构游戏的目的比较明确,并且初步了解结构游戏的计划。③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成人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说明了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
(2)4-5岁幼儿游戏的教育对策。教师要尊重儿童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