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内容要点说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三)精确灌溉技术 1、活棵分蘖阶段

(1)苗移栽的,移入大田后需要水层护理。以维持水分平衡,减轻植伤,促进发根活棵。以浅水层为主,结合两次灌水之间的落干,露田通气。

(2)小苗移栽的,移栽后的水分管理应以通氧促根为主。在南方稻区,机插稻一般不宜建立水层,宜采用湿润灌溉方式,待长出一个叶龄发根活棵后,断水露田,进一步促进发根,待长出第二片叶时,才采用浅水层结合断水露田的方式。

穴盘育苗抛秧的发根力强,移栽后阴天可不上水,晴天上薄水。2—3日后断水落干促进扎根,活棵后浅水勤灌。

2、控制无效分蘖的搁田技术 (1)精确确定搁田时间

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必须在它发生前2个叶龄提早搁田。例如欲控制N-n+1叶位无效分蘖的发生,必须提前在N-n-1叶龄期当群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断水搁田。土壤产生水分亏缺的搁田效应在N-n叶龄期,但对够苗没有影响,被控制的是N-n+1叶位对水分最敏感的分蘖芽,便最受到抑制,在N-n+1叶龄时不能发生。搁田效应持续两个叶龄,同时也使N-n+2叶龄无效分蘖也被抑制。

(2)搁田的标准

土壤的形态以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稻株形态以叶色落黄为主要指标,在基蘖肥用量合理时,往往搁田一、二次即可达到目的。

在多雨地区,搁田常需排水,但在少雨地区,可通过计划灌水来实施,灌一次水,待进入N-n-1叶龄时,田间恰好断水。这就要求预先计划。

3、长穗期浅湿交替的灌水技术

水稻长穗期(枝梗分化期到抽穗)既是地上部生长最旺盛、生理需水最最旺盛的时期;又是水稻一生中根系生长发展的高峰期。既要有足够的灌水量满足稻株生长的需要,又要满足土壤通气对根系生长的需要。浅湿交替的灌溉技术,一方面满足了水稻生理需水的要求,同时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和代活力,增加了根系中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从而促进了大穗的形成。

浅湿交替灌溉方法:长穗期田间经常处于无水层状态,灌2-3㎝水,待水落干后数日(3-5日),再灌2-3㎝,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浅水层与湿润交替的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能使土壤板实而不软浮,有利于防止倒伏。

. . . .

.. ..

4、结实期采用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能显著提高根系的活力和稻株的光合功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和长期灌水的比较)。

(四)其他增产技术

除了上述肥水三项关键技术的精确定量外,精确定量栽培还必须有其他栽培技术的配合,应予强调。主要有:

1、确定当地最佳抽穗结实期和品种的播种期

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生产力,必须把结实期安排最佳的温光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抽穗结实期对最佳温度有指标要求,当地符合最佳温度指标要求的日期称最佳抽穗结实期,并由此确定品种的最佳播期。

2、关于培育壮秧

6叶期带有3个分蘖的1株壮秧和三株无蘖的独苗,产生的穗数往往是相同的,但壮秧的穗大,生产力远远超过三株弱苗的总和。因此培育壮秧是一项增产措施,更是高产的基础。培育壮秧的目标是移栽后根系爆发力强,缓苗期短,分蘖能按叶蘖同伸规则及早发生。壮秧的形态指标是适龄叶蘖同伸,移栽时主茎保持4片以上绿叶(3叶小苗除外),无病虫害。

培育壮秧有系统技术要求。当前在育秧上的主要问题是不少地方播量大,苗体弱,苗达不到叶蘖同伸的要求,秧龄的弹性很小,如遇超秧龄,苗质更差。移栽后不能按期分蘖是造成大面积穗数不足,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不论是移栽稻、机插稻或塑盘穴播育苗,降低秧田播量、合理确定播种量都是培育壮秧的首要环节。

在肥床旱育上,群众接受了旱育可以加大播量,而没有重视苗床培肥,管理粗放,苗体瘦黄,也是普遍现象,应注意改进。

3、提高移栽质量

(1)浅插(入土2-3cm)是保证早发的又一决定性条件,即使是壮秧,栽深了同样不能按时分蘖。在人工栽插和机插稻上,深插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造成深插有多种原因。在手工栽插上有出手重的问题。但不论手工还是机插,改进整地技术,使移栽前土壤沉实,浮土层较浅(1寸以)就为浅插创造了重要的土壤条件,再配合以浅(薄)水,和出手轻、控制深度,就能做到浅插。

(2)提高抛栽质量。一是要保证秧苗基部入土(0.5-1cm),这是提高分蘖成穗率,防止倒伏的重要条件。要求表层土比较浮软。二是要分植定苗,先稀后补,保证分布均匀。

. . . .

.. ..

4、扩大行距,宽行窄株

合理基本苗确定后,配以合理的行株距规格也是重要的增产措施。在手插稻地区,不少地方仍沿用方形密植规格(6寸×5寸或6寸×6寸),封行过早,不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高光效群体。

农大农学院(2005)在中粳稻上研究,在每亩田为1.67万穴的情况下,将传统的6寸×6寸(20cm×20cm)调整为9寸×4寸(30 cm×13.3cm)可以推迟封行,改善下、中层叶片的受光条件,促进分蘖成穗,增加亩穗数;能充分发挥穗肥的作用,显著促进大穗,并有利提高结实率和粒重。9寸×4寸的比6寸×6寸的增产7.53%和14.2%。如行距过大(12寸×3寸),也不适宜,但仍高于6寸×6寸(表5)。

表5 不同行株距和肥料运筹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基蘖肥与行×株距 穗肥比例 (cm×cm) 6:4 4:6

40×10 30×13.3 20×20 40×10 30×13.3 20×20

有效穗 (万

2

/666.7m) 20.4Ab 21.0Aa 19.3Bc 19.8Aab 20.2Aa 19.1Ab

粒数

结实率 (%) 85.2Bb 87.4Aa 86.7ABa 86.5Ab 88.4Aa 87.1Aab

千粒重 (g) 27.5Aab 28.4Aa 27.1Ab 27.9Aab 28.8Aa 27.2Ab

理论亩产 (Kg) 605Bb 678Aa 562Cc 621Bb 699Aa 579Cc

亩实产 (Kg) 536Bb 590Aa 517Bc 607Aa 614Aa 571Bb

127Aa 130Aa 127Aa 130Aa 136Aa 128Aa

注:品种为武运粳7号

在双季稻上也有同样的结果。的试验田为每亩2万穴,把习惯的6寸×5寸(20cm×16.5cm)扩大为7寸×4.3寸(23.3cm×14.3cm)和8寸×3.75寸(26.7cm×12.5cm),随着行距的扩大,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依次递增。早季和晚季趋势一致,8寸行距的比6寸的分别增产29.24%和14.8%(表6)。

表6 栽插规格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2005)

行株距

(cm×cm)

20.0×16.5 23.3×14.3 26.7×12.5 2.00×16.5 23.3×14.3 26.7×12.5

亩穗数 (万) 18.67 20.26 21.38 19.31 20.23 21.79

穗粒数 (粒/穗) 112.08 116.35 122.72 119.84 120.63 129.29

亩颖花数 (万) 2092.5 2357.3 2623.8 2314.1 2452.4 2753.6

千粒重 (g) 27.02 27.26 27.42 27.6 28.3 28.3

结实率 (%) 64 65 66 68 66 64

理论亩产 (Kg) 365.9 417.7 474.8 433.01 456.72 495.09

亩实产 (Kg) 359.1 412.7 464.0 410.87 434.86 471.75

早稻 晚稻

在广西的试验也是同样的结果。

上述结果说明了在习惯窄行距地区,扩行是一项增产技术。同样也说明了抛秧田没有行株距的规,中后期的光照条件不易改善,限制了产量的提高,机插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 . .

.. ..

5、推行浅层耕作,创造田面平整,上虚下实,有利于提高移栽质量和改善水肥管理的土壤生境条件。

(1)要改革以往靠释放土地养分供苗期生长的传统深耕晒垄习惯。这一方法,耕整地耗能大,平地难,耗时长,泡垡水用量大,底土不易沉实,容易造成深栽,应予革除。

(2)推行浅旋耕(10cm左右)耕作法,通过板茬上水浅旋耕,不仅可以大量节省泡垡水,而且带水旋耕可以弥合土壤缝隙,有利于保水;浅旋耕可把基肥入土,土肥相融;浅旋耕使土层在原地整细,减少平田难度;旋耕耙平后,沉实1-2天,待田水淀清后,土层可以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虚土层在1寸以,机插不陷机,手插容易触及实土,为浅插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浅旋耕耕作是综合效果最好稻田整地方法,应予提倡推广。

(3)少免耕的含义,不如浅层耕作确切。

四、如何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的几点认识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最重要的组织保证,栽培技术推广是政府行政行为,各地先进栽培技术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都是通过组织层层发动、层层示,把关键技术作为生产任务布置来推动的。不能希望全靠农民自发行为。

(二)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同志的积极主动精神,是保证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最基本有效的办法。

掌握应用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和方法,要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现有留在农村的老弱劳动力是很难直接掌握的。但是有中学或中专以上文化基础的基层农技员和种田大户,经过短期培训和1-2年的田间实践,是很容易掌握的。他们掌握以后可以把经过定量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数量要求,做成简明的种植方案(明白纸),农民按方案操作,配合以现场指导,就能增产。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一样,农民不会测土配方,但可按农技站(土肥站)提供的配方要求施肥,落实到农户。所以,看一个栽培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具有推广意义,首先是增产增益,第二是基层农技员是否容易掌握,而不是农民是否直接掌握。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必须通过技术服务体系有效地推广到大面积生产上去,这是我国农技推广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三)对栽培技术员的培训必须有基本的要求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最简单明确的方法宣传到农户中去,如何月何日做什么农活,到达什么规格质量。但农技员的培训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懂得为什么这样定量,这就必

. . . .

.. ..

须培训掌握三方面的基本容:

一是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几乎每一个技术定量,都离不开水稻叶龄模式。

二是水稻高产群体的建成是什么样的?就是在适宜穂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抽穗后结实期的群体光合生产力。第一步必须争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通过个体分蘖够苗;第二步要及时控制落“黄”控制无效分蘖和防止中期旺长,把封行期控制在孕穗期。在此基础上第三步通过穗肥攻取大穗,并提高结实期的群体光合生产力。

三是掌握了解基本苗定量、施N定量、精确灌溉的定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他们对构建高产群体作用和意义。同样也要对适期播种、壮秧、浅插、扩行、土壤表层耕作等增产作用进行理解和掌握。他们对这些原理理解得越深,技术定量更正确,技术方案更简明,农民越好掌握。

(四)推广示有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这几年各地的实践,由几十亩到百亩、千亩直至万亩连片创高产,一般经历了3-4年时间。这个过程从培养技术骨干到形成宏大技术队伍,从积累少量参数到形成对大面积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的精确定量栽培处方。经历了这个过程后,以后的发展速度就快了。

(五)技术方案精确和近似的不同要求。攻关核心示方,各项技术定量必须精确。但到了大面积上,只能按当地一定围的平均参数值进行近似值定量。如施N定量可根据当地土壤供N的平均值定量,如有可能可按高、中、低三类定量、分类指导。又如基本苗计算,以当地一般的秧苗素质确定大面积的适宜基本苗数(近似值)。如有可能,可按好、中、差三类计算定量。并通过农业技术行政系统,把方案(明白纸)发放到村、组和农民,通过培训讲解形成技术指标要求的氛围,结合定期田间会诊,落实到田间。

(六)推广技术可以综合和分项结合。在高产创建中,核心示方应该是各项定量技术配套的。但大面积上,也可选择几项对当地大面积增产起决定作用的重点推广,如前N后移,可以增产几十公斤,前N后移后扩大行距,缩小株距的增产作用显著,又可增产几十公斤。再如在秧田播量大的地区抓落谷稀培育壮秧,深栽地区抓浅插,基本苗过多过少地区推广计算合理基本苗。每项单项技术,都能使每亩增产20-30公斤以上。

. . . .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内容要点说明

....(三)精确灌溉技术1、活棵分蘖阶段(1)苗移栽的,移入大田后需要水层护理。以维持水分平衡,减轻植伤,促进发根活棵。以浅水层为主,结合两次灌水之间的落干,露田通气。(2)小苗移栽的,移栽后的水分管理应以通氧促根为主。在南方稻区,机插稻一般不宜建立水层,宜采用湿润灌溉方式,待长出一个叶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eqyo6gqvb92i2p9mey92mdyx4233001cd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