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内容要点说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三、几项关键技术的定量方法

(一)合理基本苗的确定

基本苗的确定要符合恰于N-n(N-n+1)叶龄期够苗,确保穗数,并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要求。据此设计了基本苗的计算公式:X(合理基本苗)=Y(每穗适宜穗数)/ES(单株成穗数)。

式中Y是当地品种的适宜穗数。单株成穗数ES决定于从移栽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或N-n+1)有几个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能产生的有效分蘖的理论值,及其分蘖发生率(r)。按照叶蘖同伸规则,有效分蘖叶龄数和其相应产生的有效分蘖理论值,列入表1。如从移栽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有效分蘖叶龄数为5个,则从表1得知有效分蘖理论值为8个;如叶龄数为5.5个,则有效分蘖理论值应为(8+12)/2=10个。

表1 本田期主茎有效分蘖叶龄数与分蘖发生理论值的关系

主茎有效分蘖叶龄数 一次分蘖理论数A 二次分蘖理论数 三次分蘖理论数 分蘖理论总数B

C(应变比率)=B/A

1 1 1 1

2 2 2 1

3 3 3 1

4 4 1 5 1.25

5 5 3 8 1.6

6 6 6 12 2.0

7 7 10 1 18 2.6

8 8 15 4 27 3.38

9 9 21 10 40 4.44

10 10 28 20 59 5.9

注:C值可列入公式作为计算的应变参数,如(X)C的值为3时,则(3)=3×1=3个理论分蘖数;X值为5时,则(5)C=5×1.6=8个理论分蘖数;X值为7时,则(7)C=7×2.6=18个理论分蘖数。

表1中有效分蘖叶龄数和分蘖理论值的关系,亦可以数列的方式形成口诀,即1—1,2—2,3—3,4—5,5—8,6-12,7-18,8-27等。如从口诀中得知5个有效叶龄就有8个理论分蘖值。有效分蘖叶龄数(A)和分蘖理论值(B)的关系,还可用应变比C值(B/A)表示(见表1的注)。

1、小苗移栽基本苗的计算

小苗移栽有塑盘穴播带土移栽(或抛秧)和机插等形式,移栽叶龄小(3叶1心~4叶1心),一般不带分蘖,单株成穗数决定于本田期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分蘖发生率。

(1)小苗移栽基本苗计算公式 基本公式仍是X=Y/ES

ES=1(主茎)+(N-n-SN-bn-a)Cr 代入基本公式:

X=Y/[1+(N-n-SN-bn-a)Cr]

式中SN为移栽叶龄,bn为移栽至始蘖的间隔叶龄,a值为在N-n叶龄前够苗的叶龄调节值,在0.5-1之间多数为1。

. . . .

.. ..

(2)塑盘穴播带土移栽的基本苗计算

移栽大田后,一般没有缓苗期,bn=0,有效分蘖发生率r值很高,一般可高达0.8-0.9。

①双季早稻抛秧应用实例

双季早稻抛秧在多数情况下会产生基本苗过多的弊端,但也有部分地区因基本苗不足而减产的。2008年扬大农学院在奉新县双季早稻高产创建方,用公式计算基本苗,取得了省种增产的效果。设计基本苗时,确定早稻的产量指标500-550公斤,品种的总叶龄11,伸长节间数4个;籼型稻易够苗,a值取0.5;适宜穗数为每亩22万,抛栽叶龄4(3叶1心)。基本计算为:

X=22/[1+(11-4+1-4-0.5)C×0.9] =22/[1+(3.5)C×0.9] =22/(1+4×0.9) =22/4.6 =4.78(万)

盘育每穴2.5苗左右,抛1.92穴即可。实抛2万穴,实现了在8叶期够苗,每亩22万穗左右和亩产500-550公斤的目标要求,茎蘖成穗率由以往的60%左右提高到70%以上。

②单季杂交稻盘育抛秧的基本苗计算

单季杂交籼稻总叶龄多数16-17个,5个伸长节间,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1或12叶,高产田要求提前0.5个叶龄够苗,够苗期应分别在10.5和11.5。4叶期抛秧,从5叶期起至够苗期分别有6.5个和7.5个有效分蘖叶龄,可产生的有效分蘖理论值分别有15及23个。按分蘖发生率0.8计算,单株可产生分蘖穗12及18.4个,连同主茎为13及19.4个。以每亩适宜穗数18万计,每亩只需抛1.4万和0.93万苗。按每穴平均苗数计算抛栽穴数。

③塑盘穴播带土移栽实例

采用这一方法容易达到足穗大穗到高产的目标要求。2004年南农大在武进农科所作中粳9746公顷连片800Kg/666.7m2超高产攻关试验,该品种平均17.5叶,伸长节间6个,适宜穗数21万(20-22万),合理基本苗确定要求在11.5叶龄时群体总茎蘖数达到21万/666.7m2左右。

采用塑盘穴播,每穴1苗,于4.1叶龄移栽,移栽后基本无缓苗期,从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有7.4个有效分蘖叶龄,a值取0,分蘖发生率取0.85。

. . . .

.. ..

基本苗=21万/[1+(17.5-6-4.1-0-0)C×0.85]

计算结果为1.094万株。采用9×6(寸2)移栽规格,每穴1苗,每亩实栽1.11万苗,于11.5叶时群体达到23.31万苗,最后成穗23万,成穗率85%,亩产803公斤,实现了指标。

(3)小苗机插的基本苗计算实例

机插小苗由于秧苗密度大,基部1、2、3三个叶位的分蘖芽发育受到抑制,在3叶期(2叶1心)移栽时,2、3叶位尚能分蘖,bn=1,而在4叶期移栽,下部三叶位分蘖全部休眠缺位,要到7/0叶期才分蘖,bn=2。

①中粳稻机插中苗

2005年扬大农学院在堰市在小麦茬上进行机插稻高产试验,品种武粳3号,N=16,n=5,SN为4,秧龄20天移栽时,分蘖发生率取0.75,要求提前1个叶位够苗(机插稻的一般规律);适宜穗数为26万,适宜基本苗为:

X=26/[1+(16-5-5-2-1)C×0.75] =26/[1+(4)C×0.75] =26/(1+3.75) =5.45(万)

机插规格30cm×13.3cm,每亩1.67万穴,每穴取苗3.3株(3-4苗)。如秧龄延长至25天,分蘖发生率下降为0.6左右,经公式计算,基本苗应加大为6.5万。相同的机插规格,每穴取苗调为3.89(4苗)。

②杂交中籼稻机插的基本苗计算

近年来市等地,采用降低播量(每盘50g种),培育小中苗(4叶1心移栽),探索杂交中籼稻机插高产栽培取得成功(亩产650-700公斤)。杂交中籼有效分蘖叶龄一般为12叶龄(17-5),够苗期叶龄该为11.5。移栽后,7叶龄开始分蘖(因稀播缺位只有1个),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有5.5个,可产生的分蘖理论值为10个,分蘖发生率一般可达0.8,可产生8个分蘖穗,连同主茎为9个。每亩适宜穗数为18万,需栽2万基本苗。该机插规格为30cm×20cm,每亩保证1万穴,每穴苗应达2个,如达不到2苗,应调小穴距。

2、苗移栽的基本苗计算 (1)计算公式

苗移栽后的单株成穗数包括主茎和秧田分蘖移入本田后其本身成穗与它们产生的有效分蘖穗。

. . . .

.. ..

①主茎移栽后在大田的有效分蘖叶龄数为N-n-SN-1(植伤缺位)-a,其发生有效分蘖的理论值为(N-n-SN-1-a)C。

②秧田分蘖中3叶以上的大蘖(t1)在本田期的有效分蘖发生数可视同主茎,为:t1(N-n-SN-1-a)C。

如此,主茎和3叶以上蘖在本田期的有效分蘖理论值为(1+t1)(N-n-SN-1-a)C。 ③秧田分蘖中2叶以下小蘖(t2),移栽后易死亡,若存活下来,二次有效分蘖发生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予计算,因此它们的实际成穗数决定于存活率(r2),即t2r2。

④苗本田期的单株实际成穗数为:

ES=(1+t1)+[(1+t1)(N-n-SN-(1-a)Cr1) ]+t2r2 =(1+t1)[(1+(N-n-SN-(1-a)Cr1]+t2r2 ⑤苗基本苗计算公式为:

X=y/(c1+t1)[1+(N-n-SN-1-a)Cr1])+t2r2

必须指出,在大苗移栽时,往往利用N-n-1叶龄期的动摇分蘖成穗,调节值a为(-a)。

(2)苗公式计算的实例 ①中苗移栽实例

的州,水稻栽培习惯采用高密度,每亩2万穴以上,每穴4-5苗,每亩在10万基本苗左右,以往的高产栽培,成穗率只有50%左右,高产田一般600多公斤。2008年,市在苍岭镇搞高产创建100亩核心方,市农业局采用公式计算对基本苗作了重大改革。应用品种为楚粳29,适宜穗数每亩24万,目标产量800公斤。该品种15叶,5个伸长节间。移栽时为6叶龄(5叶1心),秧苗为叶蘖同伸壮秧,带3叶蘖1个,2叶以下小蘖2个。根据秧苗素质,把分蘖发生率设计为0.8,小蘖存活率为0.5,预期在10叶末够苗,a值为0.经计算,每亩基本苗为:

X=24/(1+1)[1+(15-5-6-1-0)C×0.8+2×0.5] =24/2[1+(3)C×0.8+1] =24/2+2×3×0.8+1 =24/7.8 =3.07(万)

即单株可成穗7.8个,每亩3.07万基本苗,可以满足每亩24万穗的要求。栽插用宽行窄株距,9寸×4寸,每亩1.67万穴(实插1.6万穴),每穴2苗,每亩3.2万苗,理论值可成穗24.96万。在上述基本苗基础上,配合以合理的肥水管理,实现了于10

. . . .

.. ..

叶末够苗,每亩24万穗的预期目标,茎蘖成穗率高达85%左右,足穗、大穗、高结实率(90%以上)。经验收,平均亩产达826.7公斤,比当地习惯栽插密度的对比田要高出176公斤,增产27%,在当地产生了栽插密度革新的巨大影响。

②大苗移栽应用实例

长秧龄大苗移栽(8叶龄以上),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少,进而因单株成穗少,群体穗数不足而减产。应用公式计算基本苗,可以保证足穗,大苗也能高产。

宿迁市是麦茬中籼稻大苗种植区,亩产徘徊在500公斤左右,是的低产区。2007年用Ⅱ优084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目标产量700公斤。该品种总叶龄17,伸长节间数5个,高产的适宜穗数18万。移栽叶龄8叶,秧苗带3叶以上大蘖2个,2叶以上小蘖1个,达不到叶蘖同伸壮秧的要求,故r1值取0.6,r2值取0.5;期望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1个叶龄(13叶)中期够苗,a取-0.5。合理基本苗应为:

X=18/{(1+2)[1+(17-5-8-1-(-0.5)C×0.6]+1×0.5}=1.68万。

行株距为30cm×13.3cm(将原来的20cm缩小),每穴1苗,保证1.68万株;或扩大行距,保证习惯的株距,采用33.3cm×20cm的规格,每穴插2本。可以省工,保证足穗。结果每亩穗数由以往的15万左右提高到18万左右,实现了700公斤/666.7m2的目标。

以上的各种大、中、小苗的基本苗计算都是从保证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出发的,因此既能保证足穗,又能及时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攻取大穗。

(二)施肥的合理定量

施肥的合理定量要解决在获得一定稻谷产量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次施用的适宜时间和适宜分配比例等三个主要问题。

1、关于三要适宜总量的确定。

首先要明确三者的合理配比,以往的研究已经明确。高产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45:1-1.2,常作为施肥比例的参数。但不同土壤的氮、磷、钾有效供应量不同,实际施用比例应有不同。农业部推荐用测土配方试验(包括“3414”法)来确定当地的三要素施用的合理比例。

因为三要素中,磷、钾施用数量对产量影响的差异,远不如氮素明显。因此可通过确定氮素的适宜用量后,再按三要素合理比例,确定磷钾的适宜用量。

2、关于氮肥施用的定量 (1)适宜总量的确定

用斯坦福(standford)的差值法公式,氮肥的施用总量应为:

. . . .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内容要点说明

....三、几项关键技术的定量方法(一)合理基本苗的确定基本苗的确定要符合恰于N-n(N-n+1)叶龄期够苗,确保穗数,并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要求。据此设计了基本苗的计算公式:X(合理基本苗)=Y(每穗适宜穗数)/ES(单株成穗数)。式中Y是当地品种的适宜穗数。单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eqyo6gqvb92i2p9mey92mdyx4233001cd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