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优生的心理动态
学困生令人担忧,而优生确让人踏实、放心。这是许多班主任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一种定势心理,也是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心理认同。那么,是不是优生就无需太多抚照,某些方面甚至可以任凭鱼跃和鸟心呢?笔者认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时的行为表现也会有大大超出了教师的想象的地方,也有出格的表现。
一、成绩优异学生心理出格表现分析
1.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某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因长期处在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喝彩声中,滋涨了高傲自大和目中无人的劣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对于其他同学为班上的建设和发展有好的想法和建议时,却冲耳不闻,甚至无端地给班上添乱子。
2.情感变化大 缺乏平常心态
但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期望值都比较高,因此,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但一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时,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有时与同学之间发生磨擦,或因考试失利,引起他们的心理波动,甚至意志消沉。
3.只能享受成功,无法面对失败
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容不得同学超越自己。对同学之间的正常竞争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总以为竞争的结果都是自己必胜无疑。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固步自封,不愿与同学交流探讨,一旦发现某同学超越了自己,心理很是不平衡,耿耿于怀甚至嫉妒。
二、培养成绩优异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树立平等意识,保持纯真心态
平等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最高的思想境界。对于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有两种因素在作祟。其一,是教师过于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就大力表扬,而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却进行回避,即使是批评,只是“蜻蜒点水”不触及思想实质;其二,在教师的赏识和学困生的羡慕甚至是崇拜下,养成一种傲气。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一视同仁,客观而公正地对待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不过于赞扬,对其缺点和错误决不掩盖,做到爱之有度、严之有格,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同学友好相处。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促使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其他同学的
关注优生的心理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