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启动过程中,随着有机热载体的加热,溶解在其中的其他气体或水分逐渐分离出来。
②热载体中的水分大量蒸发,造成油路气塞、循环不畅。 ③温度上升过快,导致热载体受热后体积急剧膨胀。 ④气相炉的液位过高。 4.3.6 火灾、中毒事故
(1)现象及危害
火灾和中毒通常是相伴发生的。发生火灾时,可能引起油路系统的连锁反应,使得灾情加大。
(2)原因分析
①盛装有机热载体的固定容器(膨胀器、储存罐)及排气管、进出油管泄漏遇高温明火引起火灾。
②采用法兰连接的管路系统,法兰连接处是主要薄弱环节。发生泄漏,遇高温明火易引起火灾。
③有机热载体泄漏后引起人员中毒。
5 预警和预防机制
5.1 预警
根据当地政府应急管理要求,结合设备所在企业应急预案的规定与程序,在编写本专项应急预案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2 预防机制
重点设备监控措施包含以下内容。
(1)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
(3)定期分析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4)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5)企业日常检查制度。 (6)消除事故隐患制度。
(7)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8)XXX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状况的定期报告制度。 5.3 有机热载体炉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 5.3.1 炉膛爆炸预防措施
(1) 司炉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司炉工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2) 有机热载体炉启动、停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3) 加强有机热载体炉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5.3.2 超压或超温爆炸预防措施
(1) 严格按照《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安装设置安全附件,保证数量、规格、位置。定期校验、检查和维护压力表、安全阀、温度表等安全附件。
(2) 严格执行热载体化验分析的操作规定,定期、及时进行化验、分析。
(3) 按照规程的要求定期进行有机热载体炉检验。 (4) 应及时处理发现的缺陷。 5.3.3 爆管、泄漏预防措施
(1) 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对有机热载体炉进行定期检验;按规定对导热油进行定期成分分析,必要时及时更换。
(2) 应该按要求及时整改定期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3) 严格监控有机热载体炉运行情况。
(4) 对于日常发现的问题,应该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
决。
5.3.4 循环系统事故预防措施
(1) 加强供电设备的日常维护。
(2) 加强有机热载体炉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3) 配备备用电源,停电时保证备用动力能够立即启动。 5.3.5 爆沸事故预防措施
(1) 严格控制热载体中的水分及其他组分,启动时应按照规定排除炉中的空气、水及混合蒸汽等。
(2) 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定期化验、分析。 (3) 已经老化的热载体必须及时更换。 5.3.6 火灾、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1) 盛装有机热载体的固定容器(膨胀器、储存罐)及排气管、进出油管等部位应该严禁明火。
(2) 法兰连接的法兰连接处应悬挂严禁明火的标识。 (3) 健全有机热载体炉房工作区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 (4)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5)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6 应急响应
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1.1 明确事故发生后内部报告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内容和时限。
6.1.2 事故发生后, 当班作业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现场处置,同时迅速向应急值班室和本企业最高负责人报告。 6.1.3 报告的内容
(1) 事故发生地点。 (2) 事故设备型号、部位。
(3) 事故类型(如爆炸、爆沸、泄漏、火灾等)。 (4) 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5) 周围环境情况(如有无易燃易爆危险品、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6) 影响范围。 (7)报告人姓名。
6.2 事故确认、分析和应急启动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建立的应急启动程序,要明确应急启动的条件并规定进入应急启动程序时的责任人和岗位,即明确什么岗位、谁、在什么条件或情况下采取什么方式、按照什么路径实现启动。 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 6.4 事故监控措施
指定事故监控人员、明确采用的监控手段和设备。
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
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特别要注意结合设备实际位置,设立合理的疏散逃生路线,编入预案。
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 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
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8.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
6.8.2 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正确、合理的个人防护设备。 6.8.3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 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6.9.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 6.9.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 6.10 现场恢复
6.10.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 6.10.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6.10.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 6.10.4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
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