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论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解决对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浅论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 要

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群体,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固有的社会制度,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国家和社会没有为农民工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工业化、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事实证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急需完善的难题,因此,研究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农民工社保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对策。 “农民工”群体。

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工群体一直处于权利缺失的状态,没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致使他们成为城市中最弱势的群体。

社会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社会问题就可能变成政治问题,影响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农民工是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主要力量,一方面为城镇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益于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有益于加速城市化进程,有益于加速工业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应对老龄化高峰到来的良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深入地研究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现状,提出了如何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约占参保总数的30%左右,医疗保险约占参保总数的15%左右,工伤保险约占参保总数的25%,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不足10%,而外地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几乎为零。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不利影响:首先,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是社会稳定的隐患。农民工绝大部分处于中低层职业,还面临着失业风险,所以在陷入生活困境时容易铤而走险,从而积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其次,不利于统一的劳

--

--

动力市场的建立。进城农民工如不能为相应的城镇体系所吸收,就不能平等地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由此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涉及到农民工个人,而且关系到农民工家庭,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发展。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从总体上来看,农民工普遍社会保险意识不强,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民工工作存在工伤事故隐患,缺乏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 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按劳动保障法的规定,工伤保险采取无过失责任的原则和损害赔偿原则,并适用于任何用工形式的职工,且不论其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从我国工伤死亡和职业病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一些研究结果显示,80%以上的工伤者是农民工。城市职工的工伤保险比较完善,他们工伤后都会得到及时的治疗。2006 年,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 10268.5 万人,享受工伤待遇人数为 77.8 万人。城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重较低,他们工伤后相当多的雇主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负担医疗费,给农民工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其终身的残废。农民工工伤问题占全部工伤事故的较大比重,由于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工伤保险,使得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特别是在一些工伤事故发生后,只能得到企业的一部分补偿。 (二)失业风险严重,缺少失业保险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的隐性失业逐步显露出来,失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1999 年 1 月我国开始实施《失业保险条例》。从该条例的实施范围看,它包括了所有的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该条例规定了城镇企事业单位按照工资总额的 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 1%缴纳失业保险费。但是,该条例也同时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农民合同工失业后也不能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006 年,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 11186.6 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 326.5 万人,这些数字主要体现的是城镇单位职工的失业保险情况,不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性大的农民工还被排斥在失业保险制度之外。从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失业保险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但农民工却没有,在失业期间,他们多数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靠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也有一小部分人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家去。据学者调查,前者占77.2%,后者仅占14.6%,并且无一例得到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帮助。

--

--

(三) “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缺乏基本医疗保险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建国初期,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市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两部分。拥有城市户口的公民只要获得就业,其生病的医疗费用则全部由单位负担;农民则通过合作医疗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2006 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 15731.9 万人,其中,职工是 11580.3 万人,退休人员是 4151.5 万人。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居民都享有医疗保险,可以减少一部分看病负担。但是,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却并不享有同城市劳动力相同的医疗保险,他们看病主要还是靠自费。在城市中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大多危险性大,每天工作的时间长,收入较低,因此,很容易患病,却难以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大部分农民工患病后都是能忍就忍,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到医院救治的。他们生病以后有59.3%的人没有花钱看病,而是仗着年轻,体质好,硬挺过来的。当然另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钱看病,但看病支出绝大部分是自费,用人单位为他们支付的不足实际看病费的1/12。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已市民化的外来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只有 2.7%,而尚未市民化的农民工更不可能进入社会保险范围。 (四)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严重滞后

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由国家或社会给予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按劳动保障法的规定,工伤保险采取无过失责任的原则和损害赔偿原则,并适用于任何用工形式的职工,且不论其劳动合同期限长短。从我国工伤死亡和职业病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一些研究结果显示,80%以上的工伤者是农民工。城市职工的工伤保险比较完善,他们工伤后都会得到及时的治疗。2006 年,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 10268.5 万人,享受工伤待遇人数为 77.8 万人。城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比重较低,他们工伤后相当多的雇主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负担医疗费,给农民工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其终身的残废。农民工工伤问题占全部工伤事故的较大比重,由于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工伤保险,使得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特别是在一些工伤事故发生后,只能得到企业的一部分补偿。 (五)具体案例佐证

1、案例一:某服装厂的操作工日前向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投诉:因服装加工必须按件计酬,但厂里规定要产品合格才有钱,结算时,老板鸡蛋里面挑骨头,工人们原来800多元的工钱,能拿到手的少得可怜。执法人员表示,如果企业与员工有约定实行事后定价,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能给农民工支付与其劳动量相适应的工资,那就属于违法行为。有些企业把

--

浅论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论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解决对策]摘要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群体,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固有的社会制度,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国家和社会没有为农民工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工业化、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eotm7sfk30h1ll01eyq0a6ri16osu014e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