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畜牧渔业论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畜牧渔业

论文

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

刘艳春

(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91)

摘要:笔者对自然界中存在3龄以上大规格河蟹的现象以及扣蟹培育过程中性成熟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河蟹的寿命能够达到3年以上,是因为这些3龄以上的河蟹,在每次的越冬前尚未达到性成熟,经过越冬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被越冬环节“清零”,越冬过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从春天开始重新进行“积累”,直到秋天,又有了一年的生长期。由此“建立”了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基于这种“理论”的推测,分析了河蟹人工性成熟控制三年大规格养殖技术研发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大规格河蟹;人工性成熟控制;三年养成;越冬

河蟹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养殖方式,像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湿地养殖、生态养殖、多品种混养等等。但是,两年的养殖周期却是现有养殖技术无法改变的,即第一年进行扣蟹培育,第二年进行成蟹养殖,受两年生命周期的约束,现有的养殖技术使河蟹的规格无法再有大的提高。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把河蟹的生长周期由2年变成3年,将会使河蟹的规格得到大的提升,这在技术上能否可行和实现?笔者对当前我们公开资料介绍的、以及自然界中存在的3龄以上的大规格河蟹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扣蟹培育过程中的早熟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由此“建立”了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根据新的“性发育理论”,认为把河蟹的养殖周期由2

年变成3年是可以做到的。 1自然界存在3龄以上河蟹的现象

无论是对河蟹生物学特征描述的公开资料、教科书、还是有经验渔民养殖户的确认还是科技文献的记载以及有关的试验证明,自然界中存在大规格3龄及以上河蟹的现象是普遍的。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水域中,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大规格河蟹出现,甚至有250 g以上的大蟹,当地有经验的渔民、居民以及河蟹养殖户都认为这些河蟹最少生长了3年;公开描述河蟹生物学特征的教科书中以及相关的资料都认为部分河蟹的寿命可以达到3年;有公开资料介绍,在黑龙江寒冷的地方,河蟹能够活到4~5年;济宁吉康农业有限公司的13.3 hm2水面蟹池,在2012年出过50 kg确认是生长三年的3龄大规格的河蟹,最大个体300 g左右。2013年秋天收蟹后,曾发现仍有尚未成熟的2龄蟹;在黄河三角洲的养蟹水库中,每年都有少量被认为是3龄的大蟹出现。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河蟹经过两年、甚至三到四年还未达到性成熟,使其生命能够达到3~5年、并且都长成大的个体?目前还没有见到过公开的报导和研究。如果能够解开这个谜团并加以研究利用,必将是河蟹大规格养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以及河蟹生长发育理论上的重大发展。 2扣蟹培育过程中的早熟现象

公开资料认为,河蟹的一生要蜕壳18次左右。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其蜕壳次数略有不同,这公认的。从孵化开始到大眼幼体期间蜕壳5次,这是确定的。扣蟹阶段蜕壳8~9次左右,成蟹阶段蜕壳4~5次左右,这是大家基本认同的。另外,河蟹的最后一次蜕壳是生殖蜕壳,这也是被确定的。

在扣蟹培育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早熟现象,而且不同的池塘中出现的数量比例不同,就是说,有着很强的偶然性。我们认为是盐度、密度、营养、水质环境条件、光照时间、有效积温、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积累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养殖池塘、不同的养殖人员、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决定了在扣蟹培育过程中盐度、密度、营养、水质环境条件、光照时间、有效积温、管理技术等等众多因素的差异,导致了扣蟹早熟现象出现的偶然性。为了便于分析和表述,笔者在这里把这些所有能够促使河蟹性成熟的因素全部合并,暂且称为“性成熟因素积累”,河蟹只有完成这种“性成熟因素积累”,才能发育成成熟河蟹。 我们暂时把越冬前的扣蟹分为两种,正常的称为“正常扣蟹”,成熟的称为“成熟扣蟹”。我们分析它们的蜕壳次数(从大眼幼体算起),我们假设“正常扣蟹”的蜕壳次数是8~9次,那么“成熟扣蟹”的蜕壳次数是几次?难道这些“成熟扣蟹”已经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已经完成蜕壳13次了吗(从大眼幼体算起)?就是说这些“成熟扣蟹”比同一池塘养殖的“正常扣蟹”多蜕壳5~6次吗?

从技术角度和理论角度分析,在同一池塘,放养的苗种相同、几乎所有的水质因子、环境、饵料、管理、技术、光照、生长时间等等都基本相同,它们的生长速度差异不会太大,就是说两种扣蟹最后蜕壳的次数相差不会太多,更不会有5~6次之差。

从实际现象角度分析,“成熟扣蟹”的个体明显要比“正常扣蟹”个体要大,在几何尺寸上,要大出接近1/3。在重量上,“成熟扣蟹”是“正常扣蟹”两倍左右,在这个生长的阶段上,正是多蜕1次壳的特征差别。 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成熟扣蟹”比“正常扣蟹”多蜕1次壳。

那么,如果我们在培育扣蟹的后期,创造条件再让“正常扣蟹”多蜕1次壳,可以确定,这些“正常扣蟹”应该会成熟变成“成熟扣蟹”。

换一个角度描述就是,“正常扣蟹”的“性成熟因素积累”,和“成熟扣蟹”的“性成熟因素积累”只有“1次壳”的数量之差。

但是,事实上,这些扣蟹在第二年的养殖中,要蜕壳4~6次,直到秋天才发育成熟停止生长,并非再蜕1次壳后就成为成熟蟹了。 3河蟹能够在第二年蜕壳生长的机理分析

本应再蜕1次壳就可成熟的“正常扣蟹”,可是到了第二年却能够继续蜕壳4~6次,直到秋天发育成熟为止。这里面有什么样尚未发现的内在规律和理论机制呢?这“1次壳”数量之差的“性成熟因素积累”是如何变成了“4~6次”之差的?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不论是生长了几年的河蟹,只有到了秋天,才会发育成熟,才能进行生殖蜕壳。那么这种“规律”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通过对河蟹“性成熟因素积累”(营养积累、光照时间、有效积温、盐度、密度、水质环境条件等)、以及河蟹生命周期中的季节变化和只有秋天才发育成熟的规律分析发现,笔者认为是河蟹的越冬过程使河蟹的“性成熟因素积累”发生了变化。笔者这样推测和判断:“正常扣蟹”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并没有继承延续其越冬前的那“1次壳”数量之差的“性成熟因素积累”,河蟹的越冬过程不但使河蟹的“性成熟因素积累”进程中断,而且还使河蟹的这种“性成熟因素积累”消除了,并且达到了彻底的“回归清零”,只有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才重打锣鼓,再重新进行其“性成熟因素积累”,直到秋天,完成“积累”后,进行最后一次的生殖蜕壳,发育成熟,这是河蟹能够在第二年继续蜕壳4~6次生长的

原因机理。

基于同样的分析,如果第二年的秋天河蟹“性成熟因素积累”还没有完成,还没有进行生殖蜕壳就又进入了越冬环节,其“性成熟因素积累”就会被越冬再次“清零”,只有到来年的春天重新“积累”,这时的河蟹就又增加了一年的生命周期,成了3龄蟹。 4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推测,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当河蟹未达到性成熟(没有完成生殖蜕壳)就进入了越冬时,其性发育终止并消退到春天开始时的水平,并在越冬结束后的来年春天重新从零开始发育。 如果这种“性成熟因素积累”被越冬环节“回归清零”的“性发育理论”正确,那么,尚未达到性成熟的1龄、2龄、3龄蟹,经过越冬环节的“回归清零”后,到了第二年就能仍然蜕壳生长,最终生长成为多龄的大规格河蟹。 当然,由于随着河蟹个体的增大,河蟹的蜕壳间隔时间就越来越长,所以,河蟹也不可能无限期地生长。

根据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我们就可以合理地解释教科书及相关资料中所描述的部分河蟹可以活3年、以及黑龙江寒冷地区河蟹能活4~5年、以及自然水域存在3龄大规格河蟹、以及养蟹老池塘及水库中出现3龄大蟹等种种出现3、4、5龄蟹的现象。

但是,这些自然状态下出现的多龄河蟹为什么到了越冬前还未发育成熟?笔者这样分析推测:首先是黑龙江寒冷地区,河蟹一年的生长期短,多有发育不成熟现象可以解释的;其次,像黄河三角洲等自然水域和水库,由于具体个别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如部分河蟹可能常年生活在某一深水、隐蔽、光弱、低温、动物饵

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畜牧渔业论文

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畜牧渔业论文人工控制性成熟三年养成大规格河蟹可行性分析刘艳春(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91)摘要:笔者对自然界中存在3龄以上大规格河蟹的现象以及扣蟹培育过程中性成熟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河蟹的寿命能够达到3年以上,是因为这些3龄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eohs675cc8iiwn479cv9uewu2s0a001dz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