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学案十二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十二 鉴赏诗歌的篇章结构
〖例题引路〗
例1.(2016全国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诗歌前四句是为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而作的铺垫。先看前两句,“画工如山”是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这两句意思是说,先帝的御马玉花骧许多画师都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但都不谩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这是第一层衬托。再看后两句,这两句是描写真马。“迥立”“生长风”写出了其马的昂首挺立、气宇轩昂,暗含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这是第二层衬托。 例2.(201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高三语文
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十二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答案】①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②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魂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方法梳理〗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先叙后议、过渡等。
(一)卒章显志
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注] ①涸鳞: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卒章显志。(明技巧)②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表明,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的心情。(释运用)③直抒胸臆,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析作用)
(二)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 港 柯茂谦 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 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 人歌鬼哭都堪史,木落江空正独吟。 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
高三语文
第2页
①
②
①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十二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注】①鲁港:地名。1275年,南宋主力与元军在鲁港交战,宋军主帅贾似道听闻前线溃败,未见元军便鸣金收兵,仓皇逃跑。鲁港之败,宋军主力覆没,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②柯茂谦:南宋遗民。
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明技巧)②从“独吟”到“无语”,此时此地,任何语言都成了多余,诗人眼前只有一片黄茅白苇,几面酒旗在萧瑟的秋风中飘动。(释运用)③景物描写渲染了全诗的悲凉氛围,烘托出诗人孤寂、哀痛之感。(析作用)
(三)抑扬
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分为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2011·山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与前两句是什么关系,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①三、四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明技巧)②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释运用)③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析作用)
(四)铺垫
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全诗看,诗歌重心应当在后两句勾勒的特立独行、孤傲超绝的“钓翁”形象上,而诗歌前两句展现的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景象,便是这“钓翁”的背景,其居于次要地位,起到辅助作用。也正是因为有了诗歌第一、二句的铺垫,“钓翁”的形象才更加鲜明。
高三语文
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十二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随堂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长安秋夜 罗隐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
浣溪沙 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
③①
②
②
①
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④
[注] 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②整鬟:梳理发鬟。③含:愁眉不展。④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自己。
E.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高三语文
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十二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4. (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高三语文
第5页
古诗鉴赏学案十二篇章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