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选择题

1.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 B. 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是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 C. 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D. 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 解析:选 A 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的增加。

2.经过治理, 2017 年冬季全国大面积雾霾现象较往年大幅下降。下列活动可减缓雾霾产生的是 A.

C.就地燃烧作物秸秆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提倡私人燃煤取暖

(

)

( )

解析:选 A 提高排放标准,可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缓雾霾的产生。

3.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 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 理的是 ( )

A. 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 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 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 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增强

解析:选 D 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 大,种内斗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

4.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 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选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 不能改变它。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 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 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 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

)

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

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选B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生物的生存,进而威胁生物圈的稳态;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 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基因种类越多,形成的生物种类越多,所以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就地保护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

6. (2019 ?南师附中模拟)某工业园区的土壤受到农药等化工废弃物污染,下表为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农 药对该园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甲胺磷浓度(mol/L) 0 动物指标、、、 种类数(S) 总个体数(N) A.

56 612 36 419 29 212 22 133 18 121 18 92 0.04 0.09 0.16 0.30 0.54 ( )

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 (N之间的关系是呈正相关 B. 农田害虫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

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 S值越

大,污染越严重

D. 长期施用甲胺磷农药,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种群延续 解析:选B表中显示甲胺磷浓度越大,土壤动物总个体数

(N)越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呈负相关;农

田害虫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 染的程度,S值越小,污染越严重;施用甲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的抗性起到选择作用,并不是导致土壤动 物产生相应抗性。

7. (2019 ?南京二模)如图为技术人员针对某养猪场设计的废水处理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废水亠

稀释池

庆辄池

A. 输入此氧化塘的总能量为氧化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 厌氧池中只能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C.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D. 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解析:选 D输入此氧化塘的总能量为氧化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

能;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在断绝氧气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 复杂有机物转化成比较简单的无机物

(如二氧化碳)或有机物(如甲烷)的处理过程;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

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 化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迁地保护 B.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 )

C. 退耕还林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解析:选B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退耕

还林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9 ?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 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

B. 大气中CQ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 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解析:选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 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 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

CO。

CO。动植物的

( )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 CO急剧增

10. (2019 ?南通一模)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人工打捞和投放 大量化学杀藻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 生物修复系统的治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定向变异 B. 此系统中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C. 系统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 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

解析:选D蓝藻细胞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杀藻剂处理会导致蓝藻细胞发生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此系

统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发生的,而不是在 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内部只能进行物质的流动;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使蓝藻的生存机会减 少,能减轻水华的发生。

11. 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

( )

A.I C.m

B.n D.W

解析:选D污染开始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好氧性微生物大量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随有 机物含量和水中溶解氧的减少,水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又逐渐减少。

12 ?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

850 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

100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

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 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 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 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取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解析:选 A 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所在的生态系统,共同 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棘皮 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等不能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 就要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取合理捕捞措施。

13. 正确的是

A.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 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 D. 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选 AD 外来物种引入后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当地物种减少,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依靠科技,而大量开垦森林、草地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14. (2019 ?南通二模,多选)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

(多选) 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

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 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解析:选 BCD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芦苇、香蒲属于挺水 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食用藻类,而植食性鱼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 好地流向人类;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 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15.

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9 ?南通考前卷,多选)下

( )

A.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动植物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C. 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D. 湿地能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选 BC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 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B.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是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C.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D.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解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egbz4b5f61wxgu8k8be9y6ym8c7hv00ms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