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CD和△BCE中, ∠??????=∠??????=90°{∠??????=∠??????,
????=????
∴△ACD≌△BCE(AAS); (2)解:∵△ACD≌△BCE, ∴CD=BE,AD=CE, ∵AD=3,BE=1,
∴DE=CE-CD=3-1=2. 【 解析 】
(1)易证∠CAD=∠BCE,即可证明△ACD≌△BCE;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 第 19 题 】 【 答 案 】 解:画树状图得:
∵共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两个数字都是正数的有4种情况, ∴两个数字都是正数的概率是16=4. 【 解析 】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两个数字都是正数的情况数,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 第 20 题 】 【 答 案 】
4
1
(1) 2
解:(1+2)÷15%=20,
所以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20人; (2) 1
C类的女生数为20×25%-3=2(人);
成绩为D的男生数为20-3-10-5-1=1(人); (3)36°
扇形统计图中成绩为D的学生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20=36°; 故答案为2,1,36°; (4)补全条形统计图为:
2
【 解析 】
(1)用A类的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
(2)先分别计算出C类和D类人数,然后分别计算出成绩为C的女生数,成绩为D的男生数; (3)用360°乘以成绩为D的学生的百分比得到成绩为D的学生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4)补全条形统计图.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也考查了扇形统计图.
【 第 21 题 】 【 答 案 】
解: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依题意,得:??+35=35???,
解得:x=5,
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江水的流速为5千米/时. 【 解析 】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结合顺流航行120千米所用时间与逆流航行
120
90
9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 第 22 题 】 【 答 案 】
解:(1)直线AD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理由:连接OA, ∵OA=OB, ∴∠OAB=∠B, ∴∠COA=2∠B, ∵∠COD=2∠B, ∴∠COD=∠COA, ∵∠C=90°,
∴∠COA+∠OAC=90°, ∴∠CAO=∠CAD=90°, ∴∠OAD=90°, ∴OA⊥AD,
∴直线AD与⊙O相切; (2)∵∠CAD=60°, ∴∠COA=∠CAD=60°, ∴∠AOB=120°, ∴∠B=∠OAB=30°, ∴阴影部分的面积=S【 解析 】
(1)连接O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AB=∠B,求得∠COD=∠COA,推出OA⊥AD,于是得到结论;
(2)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到∠AOB=120°,根据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扇形面积、三角形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切线的判定方法,扇形的面积公式,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扇形AOB
-S△AOB=
120? ?? ?421360
2
-×4√3×2=
16??3
-4√3.
【 第 23 题 】 【 答 案 】
解:(1)∵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B的坐标为(7,5),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 ∴点C的坐标为(0,5),点A的坐标为(7,0). ∵点D的坐标为(0,1),CG=OD, ∴点G的坐标为(1,5).
将D(0,1),G(1,5)代入y=kx+b,得: ??=1??=4{,解得:{, ??+??=5??=1
∴当CG=OD时,直线DG的函数表达式为y=4x+1. (2)在Rt△ODE中,OD=1,OE=5,∠DOE=90°, ∴DE=√????2+????2=√26. ∵四边形DEFG为菱形, ∴DG=DE=√26.
在Rt△CDG中,DG=√26,CD=OC-OD=4,∠DCG=90°, ∴CG=√????2?????2=√10, ∴点G的坐标为(√10,5).
将D(0,1),G(√10,5)代入y=kx+b,得:
2√10
??=1??={,解得:{5,√10??+??=5??=1
2√10
x+1. 5
∴当CG=OD时,直线DG的函数表达式为y=
(3)设DG交x轴于点P,过点F作FM⊥x轴于点M,延长MF交BC于点N,如图所示. ∵DG∥EF,
∴∠FEM=∠GPO. ∵BC∥OA,
∴∠DGC=∠GPO=∠FEM.
∠??????=∠??????=90°
在△DCG和△FME中,{∠??????=∠??????,
????=????
∴△DCG≌△FME(AAS), ∴FM=DC=4. ∵MN⊥x轴,
∴四边形OMNC为矩形,
∴MN=OC=5,FN=MN-FM=1. ∴S=2BG?FN=2(7-a).
∵点E在边OA上,点G在BC边上,且点G不与点C重合, ∴DE≤√????2+????2=5√2,a>0, ∴DG=√16+??2≤5√2, ∴0<a≤√34.
∴S与a的函数表达式为S=2(7-a)(0<a≤√34). 【 解析 】
(1)利用矩形的性质结合点B的坐标可得出点A,C的坐标,由点D的坐标结合CG=OD可得出点G的坐标,由点D,G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DG的函数表达式;
(2)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DE的长,由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求出CG的长,进而可得出点G的坐标,由点D,G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DG的函数表达式;
(3)设DG交x轴于点P,过点F作FM⊥x轴于点M,延长MF交BC于点N,易证
△DCG≌△FME(AAS),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FM的长度,进而可得出FN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S与a的函数表达式,结合点G不与点C重合及点E在OA上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此题得解.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G的坐标;(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找出S关于a的函数关系式.
【 第 24 题 】 【 答 案 】 (1)4
解:(1)如图1中,连接DF
9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