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刘田庄中学高三历史王世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概况,如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人及商业都会的形成,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2)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商业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结合教材中所提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用比较法对史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二、重难点
重点:市场的发展
难点:商业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导入:春秋战国的两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和郑人买履引出本课的主题——商业
提问一:“什么是商业?”答案
通过这一提问首先让学生来了解商业的概念
提问二:商业的发展跟哪些因素有关?
这一提问总领本课是贯穿本课内容的主要线索。
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路:谁到哪里用什么商品交换?“谁”——商人;“到”——交通;“哪里”——市场;“用什么”——货币;“商品交换”——商品,由此看出,商业的发展跟这些因素有关。(幻灯片出示)
商人——交易主体,商品——交易内容 货币——交易媒介,市场——交易场所 交通——交易通道
接下来,我着重就从以上这几方面展开本节课的内容 一、商人
(幻灯片材料):“商人”名称的起源
故事一:弦高救国。通过此故事,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商人群体具有爱国品质。
故事二:晋商和徽商。通过介绍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秤平、斗满、尺满足”和徽商的代表胡庆余堂的“真不二价”,说明古代商人群体具有的诚信品质。
提问三:古代商人群体有何特点 通过以上两则故事的讲解,基本可以顺理成章的得出答案——活跃、爱国、诚信
(过渡:有商人就得要有商品) 二、商品
幻灯片材料:商周、秦汉、宋元明清三大阶段商品种类的发展情况(奢侈品、生活必须品→铁器、丝绸、瓷器、纸品、药材→粮棉、茶等农产品)
提问四:古代商品有何特点?为什么?
通过这一提问我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到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与前面两课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过渡:买卖商品,还离不开货币) 三、货币
幻灯片图片:贝→秦统一货币→交子→“银”“钱”并用
提问五: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发展有何特点:通过这一提问,我想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货币的种类是越来越丰富的。 (过渡:商人用货币到哪里买卖商品呢) 四、市场
幻灯片表格(看书填空) 朝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汉 南北 朝 幻灯片诗句(王建《汴路即事》和陆游的《杂赋》) 提问六:上述诗句反映了唐朝和宋朝划市各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一提问,其实也是一个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草市在唐宋是不断发展的,从逐渐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发展到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幻灯片材料:《唐会典》关于对市在时间上的限制的史料和王建诗中关于唐朝夜市的描述 提问七:如何理解这两段关于唐朝的“市”的材料这两段材料看似矛盾,其实背后隐藏了重要信息:唐朝对市的规定有时间上的限制,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的限制是无法阻挡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的。 (过渡:于是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的课题就是如何调整政策来适应经济的发展。那么,后来的统治者有没有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 幻灯片史料:《宋会要》关于宋太祖“不得禁止”夜市的命令说明到了宋朝,市已经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而且是政府允许的,是合法的。 幻灯片图片:唐长安城的“西市”和“东市”,说明市在唐朝有空间上的限制。 幻灯片材料:《续资治通鉴长编》关于“侵河”“侵街”的史料 幻灯片图片:《清明上河图》关于“侵河”“侵街”的画面 历史虚拟情景:《清明上河图》风靡一时。在看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后,宋徽宗对京城出现的“侵河”“侵街”大为吃惊,于是下令开封府尹彻查此事。开封府尹不敢怠慢,立即进行实地考察…… 提问八:你认为为何会出现“侵河”“侵街”?它反映了当时的“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市”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