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下列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CaCl2、NaOH、KNO3、Mg(NO3)2 B、FeCl3、H2SO4、KCl、NaNO3
C、NaHCO3、KCl、NH4NO3、Na2SO4 D、Mg(NO3)2、Na2SO4、NH4Cl、KNO3
40、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成分基本一致的气体,放人真空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模拟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的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形成了原始生命
41、利用实验可以鉴别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物质。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今年5月24日,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成分中含有氧化钙)开始浇筑,为了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放出的热量使坝体温度升高,技术人员在仓内埋设了许多管道,一旦温度升高,则通水冷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包含化学变化 B、混凝土是混合物
C、混凝土的水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D、钢筋混凝土是复合材料
4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NO3、NaCl、K2SO4 B、KCl、NaOH、CuSO4 C、BaCl2、NaOH、H2SO4 D、FeCl3、Na2SO4、KCl
44、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 A、二氧化锰 B、硫酸铜 C、盐酸 D、氯化钠 46、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6
45、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 )
A、KOH、Na2SO4、CuSO4、MgCl2 B、K2CO3、BaCl2、Na2CO3、HCl C、Na2SO4、BaCl2、KNO3、NaCl D、NaNO3、AgNO3、KNO3、NaCl
47、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48、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49、给一无色溶液滴入数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使酚酞变红,这说明该溶液是( ) A、酸性溶液 B、酸的水溶液 C、碱性溶液 D、碱的水溶液
50、 在5.6混有少量铜粉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 A、大于0.2g B、等于0.2g C、小于0.2g D、无法确定
51、向只溶解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金属固体,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A、硝酸亚铁,硝酸银 B、硝酸亚铁,硝酸银 C、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 D、硝酸亚铁
52、检验某可燃烧的化合物是否含有氢、碳、氧3种元素,在该物质完全燃烧后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是: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用无水硫酸铜检验;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④对反应物、生成物进行称量。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5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像是( )
A、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m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7
54、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5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2、Na2SO4、HCl B、NaOH、NaCl、HNO3 C、MgSO4、NaNO3、KOH D、Na2CO3、KNO3、HCl
56、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几种气体,其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是(省略了铁架台等仪器) ( )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①②⑤
57、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 B、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 C、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 D、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
58、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AN,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式量)为108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1 D、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59、在消毒剂家族中,臭氧和过氧乙酸的贡献并驾齐驱。O3可以看成是一个O2分子携带一个O原子,利用其自身的强氧化性杀灭病菌,反应后放出无污染的O2。下列关于O3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3与O2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等质量的O3与O2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 C、使用时浓度大小对人体无害 D、O3遇氟氯代烷不会分解
8
60、若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SO42-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K2SO4溶液的颜色
B、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CuSO4溶液蓝色变浅
61、根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某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Cl-,先加入稀盐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62、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 + PtF6 = 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O2(PtF6)组成元素之一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O2(PtF6)固体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6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2 SO4(过量)、HCl、AgNO3 B、HCl(过量)、Mg SO4、KOH C、HCl(过量)、KOH、Cu SO4 D、KNO3 (过量)、NaCl、BaCO3
6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自磷能够燃烧的是( )
65、下列分别是二氧化碳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错误的是( )
9
66、下表是某同学对有关火星探测资料的分析,其中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火星探测的有关资料 结 论 A 火星上温度极低,常年在-5℃至-90℃之间 那里很难找到液态水 B 在火星南、北两极发现“干冰” 火星上存在固态二氧化碳 C 火星大气中发现甲烷气体 火星大气中存在可燃气体 D 在火星上发现了大量盐的晶体 该晶体是氯化钠
67、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一致的是( )
68、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月饼、蛋糕等食品包装袋内常放有一小包食品抗氧化剂,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
A、炭粉 B、铁粉 C、氯化钙 D、生石灰
69、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下列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 ) A、保温瓶内的水垢 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
C、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 D、盛石灰水的试剂内壁的白色固体
70、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进行鉴别的是( ) A、CaCO3、Na2CO3 B、K2SO4、KCl
C、生石灰、熟石灰 D、CuSO4、Fe2(SO4)3
71、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下列关于R原子和R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相同 B、电子层数相同
C、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72、如图所示的装置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有关此装置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H2等气体 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了连通器
D、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主要原因是防止添加液体时液体飞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