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授课人:刘云慧
班 级:高一(1)班
课时结构:2课时
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
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
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p2—p4张萱的 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米勒的 拾穗者 牧羊女等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C、主要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生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
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分别展示天安门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
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
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