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整理)一、《数学课程标准》版.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数学课程标准》XXXX版与《实验稿》XXXX版的主要变化

1.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与分析

变化一:“三句”变“两句”

XXXX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XXXX版: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析: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这样改动让人觉得更加科学,易于理解。因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人有些迷茫,无法准确界定。因为我们研究的数学到底就没有价值?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不必须的?我们很难确定。

变化二:“6条”改“5条”

XXXX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XXXX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分析: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XXXX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课程目标的变化与分析

变化一:“两基”变“四基”

XXXX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XXXX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分析:从双基发展到四基的原因:

①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1

② 增加“两基”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实际上,一个人要具有创新精神,可能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机遇。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

③双基只涉及到三维目标第一维目标,没有涉及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现在新增加这两基,就涉及到三维目标后边这两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变化二:“两能”到“四能”

XXXX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XXXX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两能发展到四能有以下原因:

创新意识的需要: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以前学生更多的习惯于解决现成的问题,以前所谓的解决问题就是老师或者书本上,给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果都有了,这些问题是已经数学化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问题是蕴含在具体的情境,表现的形式并不是直接的数学问题,它是一个具体的事情,在一个具体的事情里边,你能不能看到它里边有数学,有数学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或者是一种创新的动力,创新直接的来源。

变化三:完善和规范

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并在学段目标中使用这些术语。(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分析:对一些目标的描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对一些目标的确定比较清楚,教师理解更清晰,把握更容易,便于在课堂教学去实施和体现,便于操作并在教学中容易把握实施的度。

3.核心概念的变化与分析 变化

2

XXXX版: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

XXXX版: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分析:有一些是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

有一些是保持了原有名称,基本保持了原有内涵: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

新增加的: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

4.课程内容的变化 数与代数

第一学段

增加的内容

①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数

②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③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④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一些目标的表述的修改

①将“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改为“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②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得作用”。

③将“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改为“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第二学段

删除内容

①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②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3

③删去“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中得“较复杂的”。

④删去“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由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中得“有坐标系的”。

增加的内容

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②结合简单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③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④认识中括号。

图形与几何

第一学段

删除的内容

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③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放在第二学段)

④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放在第二学段)

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第二学段

删除内容

①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②体会图形的相似。

增加的内容

4

①会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利用方格纸确定数对位置的过程。

③知道扇形。

④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

统计与概率

第一学段

删除的内容

①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②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放在第二学段)

③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④不确定现象的所有具体目标(放在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

删除的内容

①与中位数、众数有关的内容(放在第三学段)

②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

③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综合与实践

①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

②“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解读后的思考

5

(2020年整理)一、《数学课程标准》版.doc

一、《数学课程标准》XXXX版与《实验稿》XXXX版的主要变化1.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与分析变化一:“三句”变“两句”XXXX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XXXX版: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析: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e7sy1p5443gznb0gt563y3j84vsiw00aa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