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柳永
解析:“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可以判断是唐朝大诗人李白,A、C、D项错误,故B项正确。
答案:B
5.某学者曾这样评价宋代的一位词人:“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位词人最有可能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李清照
解析:材料“其词格固不高”,反映出该词人的作品格调不高。苏轼的词反映其人生遭遇和政治抱负,与词的格调不高不符合,故A项错误;辛弃疾的词反映出抗金恢复中原的政治抱负,与词的格调不高不符合,故B项错误;柳永的词反映市井生活,与词的格调不高符合,故C项正确;李清照的词反映出抗金恢复中原的政治抱负,与词的格调不高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C
6.被誉为“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的是( )
A.《三国演义》 C.《西游记》
B.《水浒传》 D.《红楼梦》
解析:《三国演义》主要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故A项错误;《水浒传》主要描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
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故B项错误;《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故C项错误;《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故D项正确。
答案:D
7.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
A.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 B.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 C.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 D.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解析:根据“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可知这种“新文化”属于平民文化,显然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与这种“新文化”不符,故A项错误;注重铺陈排比修辞手法的是汉赋,而汉赋不属于平民文化,故B项错误;根据“新文化形态在崛起”可知此时处于宋代,宋代并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根据“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可知这种“新文化”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
8.鲁迅在评古代某一名著时认为:“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评论的名著是( )
A.《三国演义》 C.《红楼梦》
B.《水浒传》 D.《西游记》
解析:《三国演义》中没有神魔,故A项错误;《水浒传》没有神魔内容,故B项错误;《红楼梦》的内容与材料“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西游记》写的是神魔、精魅之事,故D项正确。
答案:D
能力提升
9.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材料所说的“柳郎中词”的特点是( )
A.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B.慷慨悲壮,沉郁感伤 C.豪气纵横,悲壮激昂 D.清浅婉约,不避俚俗
解析:柳永是婉约派代表词人,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是唐诗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故A项错误;慷慨悲壮,沉郁感伤是豪放派的特点,故B项错误;豪气纵横,悲壮激昂是豪放派的特点,故C项错
误;清浅婉约,不避俚俗是婉约派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10.白蛇传的故事由来已久,又几经演变。从故事主人公身份上看,在唐宋传奇、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就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拟话本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这主要反映了( )
A.白蛇传故事的广泛传播 B.文化专制的强化 C.官本位思想的深入发展 D.市民阶层的崛起
解析:白蛇故事的广泛与故事主人公的变化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故A项错误;主人公身份从官宦子弟和将门之后变为“生药铺主管”与文化专制的加强没有任何关联,故B项错误;主人公身份从官宦子弟和将门之后变为“生药铺主管”,这很明显是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在逐渐淡薄,故C项错误;主人公社会身份的下移,正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市民阶层不断崛起的产物,故D项正确。
答案:D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
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该文体主要反映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和产生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时代特征:大一统。
(2)原因: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
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