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点
一、名词解释题
1.大众传播法 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2.集体指导法 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它是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 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3.个别指导法 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二、填空题
1.根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 大众传播法 )、(集体指导法 )和 (个别指导法 )三大类。
2.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程序可分为( 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试验 )、(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 (普及推广)和(结果评价 )6个步骤。 三、简答题
1.简述大众传播推广法的特点。 信息传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信息传播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
2.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
小组讨论 示范 短期培训 实地参观 特点
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 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
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 3.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 农户访问 办公室访问 信函咨询 电话咨询 特点
针对性强 沟通的双向性 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 4.简述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 问题确认阶段 方案优选阶段 行动阶段
信息反馈与成果扩散阶段
5.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 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 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
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 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 六****
一、名词解释题: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是从实际出发,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综
合分析某项推广项目的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社会经济效益等,论证该项目推广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
2.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是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一种文件,它的表达形式是科研项目申请书。
3.科技实验报告:农业推广中的科技实验,是为了考察农业科技领域某个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特性、效果或适应性而在实验室或小范围内从事的研究活动,以便取得有价值的结果、结论,为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提供依据。科技实验报告就是把这种试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方法、过程、结果及其分析写成的文字总结材料。 二、填空题 1.农业推广论文的选题需要遵循( 需要性原则 )、( 创新性原则 )和( 可行性原则 )基本原则。
2.农业推广语言的运用需要遵循( 朴实通俗的原则 )、( 深入浅出的原则 )、( 科学规范的原则 )和( 事实教育的原则 )基本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推广论文的基本结构。
标题 署名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正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简述5种常用的农业推广应用与宣传文体的名称及其写作要领。 农业科技广告
农业科技新闻(简报) 科技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农业科普作品
农业科普文章 写作要遵循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原则,经过选题、谋篇、起草和修改等若干个阶段 农业推广合同 协议 工作总结
3.如何理解农业推广语言“朴实通俗”的原则? 朴实的语言是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重要原则。因为朴实的语言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朴实通俗的原则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诚恳,体现与对方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二是讲专业技术问题要尽量使用农民自己的语言;三是语言要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接受
4.农业推广人员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语言运用技巧? 心理沟通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 回答的技巧 5.如何撰写农业推广演讲稿?
确定好主题 选择好材料 安排好结构与正确表达主题 注意语言修辞 七
一、名词解释题 1.成果示范
指运用“以点带面”的辐射原理,在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所,如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农民及其他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种植场、养殖场等,把试验已取得成功的新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情和信心,促使其效仿,加速农业创新扩散的一种推广形式和过程,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 2.方法示范
指推广人员对那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资料难以准确表达,或者采用者理解起来
比较困难的操作性技能或技巧,通过演示讲解、实际操作体验、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演练,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及基本技术原理的推广教学方法
3.多因素试验
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各个因素都分为不同水平,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即为试验的处理或处理组合。试验过程中,除指定的处理外,其他一切栽培管理措施也均应力求完全一致,这种试验称为多因素试验。 4.单因素试验
在同一试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处理的试验 二、填空题
1.按试验因素的多少,农业推广试验可以分为( 单因素试验 )、( 多因素试验 )和( 综合性试验 ) 3种主要类型。
2.试验误差的来源主要是( 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 ),( 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不一致性 )和( 试验外界条件的差异 )。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
①每一项农业新技术成果都具有很强的生态区域选择性及技术经济局限性,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都不尽一致②一方面验证该技术成果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方面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方面的实用性③另一方面通过接近大田及生产规模的试验,在原引进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补充和完善技术环节,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技术参数,为规模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2.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一)试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 (二)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三)试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 (四)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
3.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新技术方法示范时,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要对示范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过程充分熟悉 要研究采用者学习农业创新的心理特点
用恰当的讲解和表演,调动采用者的积极性,收到预期的效果 4.怎样扩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的影响?
把握最好时机,组织观摩和交流。第一,由政府组织,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共同参加的综合性观摩。第二,推广单位和推广人员自行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参加专项技术观摩。 八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推广培训
指对包括各类农业推广对象以及农业推广工作者在内的人员所进行的有关推广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活动。农业推广培训具体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把与推广项目有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就推广项目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的集中培训 2.农业推广咨询
是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与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应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与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 3.农业推广培训需求分析
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推广对象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二、填空题
1.农业推广培训的特点主要是( 时代性 )、( 显效性 )、( 针对性 )、( 季节性 ), ( 灵活性 )。
2.农业推广培训需求的分析方法包括( 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 能力研究方法 )、(任务分析方法 )、 (工作表现分析方法 )4种。
3.咨询具有( 服务性)、( 经营性)、(高知识性)、( 客观性)的特点。 三、简答题
1.农业推广培训教师的能力要求有哪些? (一)同有关各方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进行农村社会经济调研的能力
(三)制定和实施农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计划的能力 (四)应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五)培训教学的组织能力
(六)培训档案建立和培训报告编制能力 (七)农民技术培训教师应具备的行为准则
2.简述农业推广培训的基本方式1专题培训班 2现场会 3经验交流会 4巡回指导 5科技下乡 6农业科技展览 7农业科技示范园 8科技蹲点 新型模式1“绿色证书”培训模式 2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模式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4 农民创业培植培训模式5 骨干企业带动培训模式 6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3.简述农业推广咨询的基本方法。
办公室咨询或定点咨询 信函咨询 电话咨询 网络咨询 4.农业推广咨询的新型模式有哪些?
(一)电子农务(二)农业科技家教(三)科技专家大院
九
一、识记:农业科技成果 有形科技成果
这类成果是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果。 无形科技成果
这类成果是将认识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技能等知识,以研究报告、论文、图纸、音像、配方、技术规程,以及如何既唯物又辩证地把握各项农艺措施的时机、数量的技巧等形式表现。这些无形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科技成果,恰恰与那些有形成果的转化直接相关 开发性研究成果
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主要是研究解决应用成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生产条件下推广应用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结合具体情况,对应用成果的某些技术指标或性状,通过调试、试验,最后加以改进和提高 应用性研究成果
包括开辟新的科学技术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成果分布 成果分布:某地区某阶段特定创新采用和扩散条件下,农户或单位土地面积增值的水平差异的分布。 技术上限
在不计成本而取得的每公顷的最高产量称为技术上限 (或称技术最高限度)。 经济上限
经济上限(或称经济最高限度)是指在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然资源(如土地等)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况下,取得的每年每公顷增值的总值。 二、理解: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 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的特点
(1)商品性 (2)特异性 (3)时效性 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的特点
(1)生态区域性 (2)效果的不稳定性 (3)综合性和相关性 (4)不可逆转的时序性 (5)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
1.产量增减量(IDNi)2.某些指标的生产率(PRi) 3.某种资源的利用率( URi) 4.某种指标的提高率(IRi) 5.某种指标的降低率(DRi) 6.单项农业科技成果覆盖率 7.多项农业成果转化率 八、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转化主体 所谓主体,即事物的主要部分。它包括应用成果生产的研究人员,各级推广人员以及保障这些人员从事转化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机构。
2.转化客体 所谓客体,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客体,即被转化的具体技术成果。
3.转化受体 即采用科技成果的生产者或单位。它是转化客体体现经济。社会或生态价值的最终受体、受益者。它在转化要素构成中处于被动地位,但没有转化受体的主动接收就不能完成转化过程。
成果转化构成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授受关系,即主体将客体交付于受体。这一授受过程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转化环境和适宜的转化手段,才能调动主体和受体二者的积极性,完成转化的全过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当一项研究项目经过实验、研究,达到了计划的要求,并通过了成果鉴定以后,就要通过技术示范、推广等形式,使科技成果尽快在生产上普及应用,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包括产出成果→扩散成果→采纳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级效益形成
第一阶段,为形态转化的一级效益,称为技术效益,它表现为科技成果被应用后首先产生的各项技术效益数据、生产参数、技术改进度等,例如,增产率、技术效益增长率、劳动效率提高情况等,这时还不直接表现为产品。
第二阶段,由技术效益转化产生二级效益,称为产品效益。它主要表现为产品数量、品质及使用价值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