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HIMA安全模块
手-机156-5950-6106 Q-Q:285-1519-544 联-系人:小柯 一.安全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 安全控制系统是专门用于危险场所(如:石油化工装置)联锁和紧急事故停车的控制系统。它和普通工艺过程控制的DCS和PLC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功能是在事故和故障状态下(包括装置事故和控制系统本身发生故障时),使装置能够安全停车,并处于安全状态下,从而避免灾难的发生,即避免对装置人员的伤害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而安全控制系统本身必须是故障安全型(Fail to Safe)的,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都要求很高。在国际安全标准IEC61508中,对安全等级及安全控制系统的要求具有详尽的规定。TüV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安全控制系统认证机构。
自1970年HIMA公司首先推出TüV认证的故障安全型安全控制系统HIMA-Planar-System起,安全控制系统已有三十年的发展史。
HIMA的H41q/H51q系统为CPU四重化结构(QMR-Quadruple Modular Redundant),即系统的中央控制单元共有四个微处理器,每二个微处理器集成在一块CU模件上,再由两块同样的CU模件构成中央控制单元。一块CU模件即构成1oo2D结构,HIMA的1oo2D结构产品就可以满足AK6/SIL3的安全标准。为了向用户提供最大的可利用性,采用双1oo2D结构,即2oo4D结构。在冗余结构的情况下,高速双重RAM接口(DPR)使两个中央单元通讯,从而解决了无故障修复时间限制的难题。其容错功能使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部件发生故障,均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H41q系列是紧凑型系统,它主要由5单元高的19英寸机架构成。 中央机架容纳了所有部件, 包括中央单元、接口、通讯模件、电源和配电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模件。
HIMA可编程电子系统(PES)HIQuad系统主要包括H41q和H51q两个系列,它们基于同样的硬件和软件,是第三代经生产实践验证的HIMA PES系统。它能够利用个人计算机进行灵活的用户组态、监测和事件记录,其出色的性能为生产控制提供最安全的控制保障。 德国HIMA公司创建于1908年,是世界著名安全控制系统专业制造商。自1970年HIM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套TüV认证的故障安全型控制系统HIMA-Planar-System起,HIMA公司一直处于安全控制领域的最前沿,致力于安全控制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并在该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三十多年来HIMA公司生产的安全控制系统已有14,000多套投入使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炼油、化工、海上石油平台、长输管线、油气站等行业。HIMA公司生产的安全控制产品满足IEC61508和DIN19250等对安全控制的最高等级要求,并取得TüV最高等级AK7/SIL4的认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HIMA公司的安全控制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1998年HIMA公司推出了CPU四重化结构(QMR)的安全控制系统H41q 和H51q,使安全控制技术又有了重大性突破,首次实现了安全控制系统 无故障修复时间限制,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安全控制领域中最为先进和可靠的。
HIMA的H41q/H51q系统为CPU四重化结构(Qmr-quadruple modular redundant),即系统的中央控制单元共有四个微处理器,每二个微处理器集成在一块CU模件上,再由两块同样的CU模件构成中央控制单元。一块CU模件即构成1oo2d结构,HIMA的1oo2d结构产品就可以满足AK6/Sil3的安全标准。为了向用户提供最大的可利用性,采用双1oo2d结构,即2oo4d结构。在冗余结构的情况下,高速双重RAM接口(DPR)使两个中央单元通讯,从而解决了无故障修复时间限制的难题。其容错功能使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部件发生故障,均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H41q系列是紧凑型系统,它主要由5单元高的19英寸机架构成。 中央机架容纳了所有部件, 包括中央单元、接口、通讯模件、电源和配电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模件。 2个CU模件和2个通讯模件 集成的HIMA安全冗余系统
可装13块IO卡(最多208 I/O点) 2块电源卡(F7130A)
H51q系列采用标准模块化结构,由5单元高的19英寸机架及最多16个4单元高的19英寸输入/输出子机架组成。中央机架包括中央单元、接口、通讯模件、监视和电源模件。 主机架
2个CU模件,最多5个通讯模件CM 3块电源卡:24Vdc/5Vdc 1块电源监视卡(F7131) I/O机架包括
最多可以有4个配电模件 最多16个。 卡件
冗余的一对卡件分别装在上下两个不同的卡笼里 卡件热插拔更换
冗余卡件并列运行
H41q/H51q – 特点
冗余配置的可选性使得系统设计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需求。 物理上完全分离的冗余结构,消除了公共部分故障可能带来的致命风险。
并列运行的冗余方式避免了卡件切换时可能引起的扰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热插拔”。 低密度的I/O模件使得卡件故障的风险进一步分散。
直观的编程、多种集成和通讯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