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3年第8期
袁永伟刘光生王昱陈蕊李武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希望,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进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关系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既有利用资源的竞争关系,也有相互推动、互为支撑的互补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与表现形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工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必然结果;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本条件。
二、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河南既承担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政治责任,又面临着让1 亿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压力,解决好“三化”协调发展问题比全国其他地方更为重要和迫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创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选择,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三、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由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现象仍然明显。具体来讲,河南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带动能力不强。河南省的工业化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初级产业比重
大,产业层次偏低端、产业链条偏上游、产业规模偏松散等问题突出,对农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2.城镇化发展滞后。城镇化率仅为4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1 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直接导致了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
3.人多地少水缺矛盾突出。河南省人均水量和亩均水量在400 立方米左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和1/6。
4.农民收入水平较低。2012 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93元,增收任务十分艰巨。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破坏农业资源的现象较严重,农业产业发展领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
5.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欠账较多,以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6.农业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实际产权制度供给滞后于潜在的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存在明显的不足,传统农区的农地制度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需要重大变革。
四、“三化”协调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政策措施
(一)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建设,要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走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三化”协调背景下加快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 继续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2.创新理念思路,以“三化”协调发展统领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树立“三化”协调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树立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支农工业,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健全“三化”协调推进的产业体系。三是提升“三化”协调推进的水平。不断加强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的功能,不断提升三者相互拉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能力,开创“三化”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3.狠抓新型工业化,不断增强以工补农能力。
一要大力促进转型升级。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及其企业组织结构,使服务业和加工业有机融合,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二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河南自主创新能力。三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提高产业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争创工业新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
4.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
一是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做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功能,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使之成为大中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节点,真正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为支撑、以小城镇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二要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确立大中小城市有序发展、大城市优化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发展的城镇化战略与方针。进一步促进城市集约发展、提高城镇建管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三要做好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化的管理工作。
5. 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对现代农业的支持保护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惠农补贴政策。
认真落实涉农补贴“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政策。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种粮大户专项补贴试点工作。二是进一步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等的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农业大县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创新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要构建起“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通过公共财政等手段,阻止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外流,进一步催生农业农村内部活力,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二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三要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确保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权。切实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完善利益补偿机制。7.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凝聚发展现代农业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积极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建设现代农业,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全省现代农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引导示范。四是形成浓厚氛围。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使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全省上下的统一认识和共同行动。
作者系《“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立项编号:2012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