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搞体育的以及参与体育的人,都是人高马大、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野蛮粗暴的代言人,可随着体育科技与竞技的日益科学化、时尚化、国际化,体育以及体育教育都在向最文明、最文化方向靠拢,并开始引领整个艺术门类健康和谐发展。从世界到国家,从竞技到教育无不渗透着体育道德和风尚,作为小学体育教育者,一开始就从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行为、体育风尚和体育道德入手,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相机渗透德育教育。 一、 以规范体育行为为原点
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重要的德育内容,在体育课中,始终要坚持规范学生体育行为,严格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不能想当然的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策划准备活动,基本活动和放松活动。从准备集合开始,就强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循课堂常规要求,每节课开始要检查学生服装是否和体,是否适合于运动,清理可能让学生产生运动伤害隐患的利器硬物及挂件等;再就是要听从口令、服从安排,让学生明白在体育锻炼前一定要作好准备活动,活动好每个关节、韧带、肌群,以免在运动中受伤,或最大限度的降低损伤程度,在活动过程中必须教导学生按科学规范来参与运动,达到强体健身之目的,给学生作好标准示范动作,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动作。如体操中的前平举、上举、侧平举、俯腰、弓健步等动作要严格执行到位,不能让学生想当然的习惯成自然,影响美观和身体畸形发展;在放松过程中,充分舒展运动量大的肌肉,作好恢复的准备,以免作成疼痛或让学生惧怕运动的心理。每每此时,我都给学生讲一些身边的实例或用比喻暗示,强调规范体育行为的重要性,比如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进食、立即饮水、立即停止运动等常识教育,我就会给他们打烧红的铁板会被生水激爆的比喻;暑天劳累的黄牛会被一肚子凉水而激炸心肺等来做事例,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介绍体育明星们的体育道德、体育风尚,把他们的事迹作为一种典范,潜移默化,也能使绝大多数同学能较自觉的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 二、以培养合作意识为支柱
在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都是靠集体的团结协作来完成的。因此,在此类体育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的德育目标之一。记得有句戏语说的好:“单个的中国人都是人中龙,而群体的中国人都是虫。”这句话也说明了我们的国民缺乏合作意识。而诸多的体育教学素材正好能为解决这一难题尽一点力。如:打球、拔河、接力等项目,应教育学生明确在运动中团结的重要性,明白合力的巨大功能,让学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另外再加上拉拉队的助威呐喊,不断暗示其全力以赴,老师则及时指正集体中的一部分同学掉以轻心不加努力将会导致集体失败的问题,并激励全体同学都来帮助这部分同学,纠正其认识错误达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之目的。
三、以发扬拼搏精神为动力
在体育竞技中,很多的项目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体能。而体能训练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这正是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拼搏进取的思想进行训练的大好时机。例如在长跑教学中,除让学生掌握长跑动作常规和技术要领外,还应教会学生克服长跑中的极点——我们把在运动中最累最难受的时刻称之为极点,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和运动特征。特别是在此时,更需要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只有一次次的克服它、抑制它,才能逐渐的减小过极点时的疲惫和难受程度,否则永远也过不了极点,或者过极点时跨度时间延长,感觉难受的时间也加长,不但达不到增加体质之目的,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除给学生讲清楚道理外,还及时鼓励学生在此时哪怕是慢跑,都不能停下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极点得意义,感受克服极点后的轻松,品味拼搏产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彩虹总在风雨后”的道理。从而引申到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等方面都要以对待极点的方式来挑战困难、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极限,充分把握和展示自身的潜力,挖掘并拥有顽强拼搏的能力。 四、以宣扬终身体育为目标
作为体育教师还应在课堂中把握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它不只局限于一节体育课,也不只限于参加过某项体育运动,让学生将自身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是更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唱游等活动,启发学生不光在校园内,在体育课上,或是在以后的社会生活、工作中都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我运动,我快乐”,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追求,成为真正德才兼备,体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其实,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点评、借鉴学习等多种手段达到目的,使体育人成为文明人,而不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