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四十三)
1.B [解析] 材料“众神和凡人有共同的母亲——地神盖亚。神与人同形同性……神会愤怒、怜悯和恐惧”,反映了人神同源、同形同性,还有相同的情感,具有浓厚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B。材料“众神和凡人有共同的母亲——地神盖亚。神与人同形同性,个性鲜明”在谈人神同源、神的外在特征,不能反映宗教信仰程度问题,A项错误;理性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材料不涉及理性主义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讨论的是希腊神话,与民主政治无直接关联,D项错误。
2.C [解析] 材料反映出神应该服务于人,故选C。智者学派出现在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A项错误;摆脱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说法过于绝对,B项错误;智者学派关注人及人类社会,非宗教问题,D项错误。 3.C [解析] 苏格拉底认为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容易引发集体暴政,不能选拔出真正的具备专业知识的治国人才,故选C。苏格拉底主张维护雅典民主政治,A项错误;苏格拉底认为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不能选拔出具备专业知识的治国人才,并非为奴隶主贵族辩护,B项错误;苏格拉底维护民主政体,D项错误。 4.B [解析] 材料“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表明“他”赞扬美德,故选B。材料表明善是幸福的来源,A项错误;材料“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认为人人都有善的可能,C项错误“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表明的是对待学问的态度,而不是判断幸福的标准,D项错误。 5.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古希腊的思想家提出的主张,可知当时出现了人的精神的觉醒,即人文精神逐渐形成,故选D。地理环境会对人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古希腊的思想解放,不是古希腊公民兴趣广泛,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古希腊的政治体制的影响,C项错误。
6.A [解析] 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论证了在社会分工中,只有哲学家(贤人)才有能力治理国家,故选A。这一国家学说指出了泛滥的直接民主制带来的希腊政体的局限性,B项错误;C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作用,错误;D项属于智者学派的影响,错误。
7.A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幸福与品德、使用品德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故选A。题干未提及理想与现实的结合问题,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幸福在于拥有品德、使用品德、实践品德,C项错误;题干不是体现唯心主义的思想,D项错误。
8.(1)荀子:明天人之分、天人合一;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天行有常);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 普罗泰格拉:怀疑神灵;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2)背景:政治改革对旧秩序的破除;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思想界活跃和科学技术进步。 影响:
荀子: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改造自然不能过度,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兼容各家,发展了儒家思想。另外,他的务实主张和唯物思想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普罗泰格拉:冲击了传统神学对人们的束缚,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和自由民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 第(1)问,荀子的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人要做的就是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可知荀子主张天人合一;“而是把‘天’看作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可得荀子主张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普罗泰格拉的天人思想,根据材料“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可知他
对于芸芸众生崇拜的神持怀疑态度;由“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应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可知其思想主张显示出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分别回答二者的思想对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即可。
课时作业(四十四)
1.C [解析] 据材料“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可知是印刷技术的进步,据材料“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说明技术进步推动了人文主义,故选C。材料“大量欧洲人”说明不是世界各地的联系,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欧洲人获取知识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宗教改革运动,B项错误;材料反映人们通过书籍获取知识而不是民族语言的传播,D项错误。 2.A [解析] 材料中“在尘世上的幸福”反映了人文主义,故选A。天赋人权思想是启蒙思想,与材料中“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不符,B项错误;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与材料中“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不符,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信仰宗教,D项与材料中“热爱上帝”不符,错误。 3.A [解析] 材料前半部分说明追求现实的物质利益才可能探讨未来,后半部分是对现世幸福的追求,故选A。材料与精神世界的信仰无关,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只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需要,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提出明确反对基督教的要求,D项错误。
4.B [解析] 较之图(a),图(b)展示了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且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故选B。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的观点,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苦行禁欲,还未发展到批判封建专制,C项错误;两幅图片虽然反映的是宗教圣母图,但不是展现神圣仪式,而是母子关系,D项错误。
5.C [解析] 材料中两次反对天主教会的行为及结果差异说明进行变革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故选C。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思想变革,A项错误;B项说法夸大了个人的作用,不符合唯物史观,错误;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415年胡斯的失败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D项错误。 6.A [解析] 根据材料“前者强调‘个人对《圣经》的正确理解’,后者强调《圣经》是‘绝对真理’”,二者都强调《圣经》在信仰中的作用,故选A。二者都主张宗教改革,但不反对宗教神学,均主张“信仰得救”,B项错误;二者都反对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项错误;二者都强调对上帝的信仰,D项错误。
7.C [解析] 据材料“神职人员的产生,应通过教徒的投票选举……教会的首脑,也要服从‘由信众兄弟组成的大会’的决定”体现了教会内部民主原则,在当时对于打破教皇的绝对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故选C。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神职人员的选举,而不是建立高度自治的教会组织,A项错误;“神职人员的产生,应通过教徒的投票选举”体现了民主原则,但并非“实质意义”,B项错误;依据所学,宗教改革并非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而是反对腐化的天主教会,D项错误。
8.(1)促进作用: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推动了人性的复苏和精神解放。 (2)不同之处:
中国:凸显现世情怀;强调家庭幸福、社会关系和谐。 西方: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追求实现个人价值。 成因:
中国: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的影响;长期君权神化,使中国缺乏宗教权威。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传统人文精神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材料一“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市民”得出,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另据所学得出,人文主义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推动了人性的复苏和精神解放。第(2)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可得,中国人文精神内涵是凸显现世情怀,强调家庭幸福、社会关系和谐;对比西方得出西方人文精神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第二小问,结合时代环境,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回答即可。
课时作业(四十五)
1.D [解析] 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人类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故选D。材料未提及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关系,A项错误;宗教改革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没有提及“认识自然界的方法”,B项错误;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是封建专制强化,C项错误。
2.D [解析] 据材料“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得出伏尔泰主张实行分权制衡,故选D。据材料“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知剥夺君主统治权不合题意,A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权力的制衡,推行渐进改革不合题意,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权力的制衡,培养君主的道德不合题意,C项错误。
3.D [解析] 根据材料“治理良好的政府……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自由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故选D。材料强调“政治自由”,但更强调“渔网”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叙述了“政治自由”,与民主是不同的概念,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自由与法律的关系,C项错误。
4.A [解析] 根据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可知,卢梭意在强调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故选A。代议制下由选民选举产生的议员代表选民行使权力,这与“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不符,B项错误;根据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可知,卢梭认为人民主权是绝对的,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卢梭对法律的认识,D项错误。
5.C [解析]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是康德的主张,故选C。
6.D [解析] 法国启蒙思想家书籍的多次出版,能够直接反映出当时启蒙思想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故选D。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书籍的多次出版,不能推断民众文化水平的变化,A项错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书籍的多次出版,不能推断启蒙思想家社会地位的变化,B项错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书籍的多次出版,不能推断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状况,C项错误。
7.A [解析] 18世纪的法国对世界的贡献主要就是启蒙运动,故选A。这时候的法国还是封建国家,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在18世纪末期才开始,C项错误;欧洲整体上还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较多,D项错误。 8.(1)标准:理性。政治主张:民主;人民主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2)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封建专制的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启蒙思想家们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发展人文主义;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3)观点: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对理性主义的造反。认识:启蒙思想家们否定理性是万能的,认为理性并不能了解和驾驭一切。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理性、勇气,一方面要避免教条、僵化。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可知,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是理性;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的政治主
张可知,启蒙思想家针对“压迫性的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是民主、人民主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启蒙运动时法国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说明“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第二小问,从启蒙思想的主张及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可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及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对理性主义的造反”可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第二小问,从材料三“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主张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可知,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认识是否定理性是万能的,认为理性并不能了解和驾驭一切,故对其的认识是应持肯定又不盲从的态度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