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设备等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图书馆学应当研究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因此,图书馆学带有管理科学的性质。
四、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其学科性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图书馆学的性质,可能是综合性科学
1.图书馆学在最初形成之时,由于其研究内容偏重于具体的工作方法,因而其学科性质,原则上讲是属于应用科学的范围。 第一节 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 2.按照科学哲学家库恩(T. Kuhn)科学革命的观点,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前科学常态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态科学?-?-。在前科学阶段,科学家们因对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的看法完全不一致,而经常争论,众说纷纭。应用库恩的理论分析,图书馆学发展到今天,也仍然处于前科学状态。
3.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形态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以图书馆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其性质、任务、内容等也必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讨论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时,必须注意图书馆学所处的的时代及其社会技术条件。我们说图书馆学的性质属于社会科学,是就现阶段而言;我们说图书馆学可能会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是指未来的发展而言,其结论带有一定的相对性。
第二节 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
一、与图书馆学有直接关联的学科 1.同族关系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档案学的关系是同族关系,它们都是研究与文献信息管理和利用相关的工作的学科。 2.交叉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因为研究对象的相同而产生的,只是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并且不同的研究对象本身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而产生的。教育学、社会学就与图书馆学具有交叉关系。
3.应用关系
这种关系是指一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被应用于另一门学科之中,从而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推动了被应用学科的发展。与图书馆学有应用关系的学科很多,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等等。
二、与图书馆有间接关联的学科
这些学科与图书馆学的联系不像前种类型的学科那样紧密。它们和图书馆学既不属于同一个部类,也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它们往往是为图书馆学提供一种思想或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因此,它们与图书馆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类学科有:
哲学、数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
第三节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一、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哲学方法
在前苏联和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哲学方法,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应用。
二、图书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1.逻辑方法 2.系统方法 3.数学方法
三、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 1.图书馆统计法
2.读者(用户)调查法 3.移植法 4.比较法
第四节 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一、调整研究对象,立足更广阔的实践基础 二、融合理论与技术,创造学科发展新优势
三、重视对知识的组织与控制,强化管理学科色彩 四、积累与创新相结合,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 1.文献建构研究 2.元数据研究 3.搜索引擎研究 4.数字图书馆研究 5.知识管理研究
第三章 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第一节 图书馆的概念
一、什么是图书馆
近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图书馆学家巴特勒提出来的: 图书馆是将人类记
忆的东西移植于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的一个社会装置。
稍后,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提出:图书馆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机关,它用书面记录的形式积累知识,并通过馆员将知识传递给团体和个人,进行书面交流。因此,图书馆是社会中文化交流体系的一个重要机关。
与谢拉同时期的德国图书馆家卡尔施泰特则认为,图书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把客观精神传递给个人的场所。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建立和维持各种社会形象。因此,图书馆就是在维持社会形象中,使世代结合的纽带。实际上,客观精神主要指的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图书馆就是使文化的创造和继承成为可能的社会机构。
吴慰慈等在《 》(1985)中提出: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这个定义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它是对传统图书馆本质的概括。 这个定义可以回答有关传统图书馆的四个问题:
一是图书馆的工作程序 对书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二是图书馆的工作对象 书刊资料;
三是图书馆活动的目的 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四是图书馆的性质 文化教育机构。
二、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1.文献信息资源 (1)信息、知识 (2)文献
(3)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2.用户 3.工作人员 4.技术方法 5.建筑与设备
第二节 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一、图书馆的产生
1.人类信息交流的形式及特点。
概括来讲,人类信息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是指人们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信息交流;间接交流是指人们通过辅助工具而间接接触所产生的信息交流。 图书馆作为一种工具,正是为适应人类间接信息交流需要而产生的。 2.文字和文献
3.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 4.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二、图书馆的发展
1.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1)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
(2)工业城市的出现和国家实行强制教育 (3)科学技术的发展 (4)国家的扶持和保护
(5)国际间图书馆界的交流 2.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1)就世界范围来看,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图书馆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 (3)图书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 (4)图书馆的职能在不断扩大。
(5)图书馆的发展,始终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进行。
第三节 图书馆的属性
一、图书馆的一般属性 1.图书馆的社会性
第一,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第二,图书馆的文献具有社会性。 第三,图书馆的读者具有社会性。
第四,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具有社会性。
2.图书馆的依辅性
3.图书馆的学术性
首先,图书馆的学术性表现在图书馆是整个科学研究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第二,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性活动。
第三,现代图书馆广泛采用各种现代化设备,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也开始电子化、网络化。
第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科技人员。
二、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1.图书馆是中介性机构
在考察图书馆起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由单纯的直接交流变为间接交流),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文献的出现是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原因。文献存在于图书馆之中,图书馆就是文献传递的介质。文献借助图书馆在时空中得以传播,
这就是图书馆的中介性。
2.图书馆的中介作用
图书馆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体现出来的。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价值。
3.图书馆的中介性和其他属性的关系
首先,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的社会性的基础。 第二,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依辅性的根据。 第三,图书馆的中介性是图书馆学术性的先决条件。
第四节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一、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
图书馆行使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控制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流向。 第二,发挥文献信息的潜在能量。 二、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
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图书馆传递文献的内容信息。 2.图书馆传递关于馆藏文献的信息。 3.图书馆传递网络信息。
4.图书馆传递文献信息的形式,有主动传递与被动传递之分。 三、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开发馆藏文献资源;二是开发网上信息资源;三是启发用户的智力,培养用户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此外,图书馆进行智力开发,还体现在对用户进行的各种图书馆教育上。这些教育包括:书目知识教育、文献检索知识方法教育、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教育、阅读方法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等等。 四、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直到现在,保存文化的职能仍然是图书馆其他职能的基础。可以说,如果图书馆没有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它也就不可能完成文献信息流整序、文献信息传递和教育、娱乐的职能。 五、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
图书馆是社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信息中,包括文学作品、音乐美术作品、影视作品、游戏软件等,可以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儿童图书馆还可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组织游戏、故事会等活动。今后,图书馆要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拓服务领域,充分满足用户的休闲娱乐消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