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
正视儿童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并加以利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非预设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的合理利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避免出现相类似的问题。过去的一年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我们对“如何利用数学课堂的错误资源”进行了探索。
人无论是在生产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都会出现错误。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必然。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群体是一些活泼可爱思维能力尚不十分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通过剖析错误原因,从反面吸取教训,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能让学生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能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排除干扰,认真分析,有效控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认识基础,能逐渐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探索了学生学习数学产生错误的原因。
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课堂中学生出错也是无法避免的,错误伴随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我们分析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
1、生活经验不足产生错误受到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影响,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识也存在片面性,这往往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出现错误。
2、思维定式产生错误思维定式是指人们用固定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如果受到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学生思维受到束缚,就会产生错误。
3、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旧知识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新知识对旧知识反过来也会产生干扰。
(二)探索了应对“课堂错误资源”策略。
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我们作出了相关检索并有效分类。教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资源中的闪光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将有效成分激活,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突破,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错误中发出异常的光彩。
1、精心地预设错误。
学习新知识点时出现了大面积学生出错的现象,就让学生在错中产生质疑,在质疑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其实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些是能够预料到的,这需要教师对“错误”有足够的预见性,在课堂抓住错误的契机。
2、宽容地接纳错误。学生的做法与老师的教学不相符,教师能宽容接纳,没有忽视学生的“错误”或是断然否定,能给学生重
新学习的机会,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同时正是因为前面的“不相符”,给同学们提供了创新思维的情境,成就了课堂的意外精彩,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从而让课堂充满了张力。
3、理性地认识错误。教师能出示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导大家观察并说说出错的原因。该生有时能立刻醒悟过来,并及时纠正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对于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能认真倾听,理性地认识错误,让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让学生及时醒悟并掌握正确的方法,展现了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的课堂。
三、课题研究现状
课题自立项以来,在指导专家的正确引领下,在学校教研室与教务处的指导下,经过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真实看到了成长的脚步,虽然有苦、有累、有汗水、有欢笑、但是很充实,感觉自己在不断的进步,成长,成功的喜悦和研究的困惑并存,现将小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展及体会总结如下:
1.课题正式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
2.结合课题指导精神,为了提高理论水平,确保课题为教学服务,每周都会围绕课题学习一至二篇理论文章,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业务学习笔记及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我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
3.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这几月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课题融入教研之中
每次教研活动,做到有课题方面的研究专题,如:专题学习、课题课堂教学反思讨论等,突出了课题研究特色,解决了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等。
(2)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积极参加我校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大赛,积极观摩,积极研讨,互信促进,互相提高。
小组对这些课分别进行了点评打分。通过这些实践课堂进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每人针对自己的教学,撰写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不仅提高了课题研讨的价值,也为教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继续收集整理创新案例。 四、主要的创新点
本课题通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错误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升数学素养,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习惯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初步数学素养,抓素养促发展.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研究, 目前为止实验班级学生数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1、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专心听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精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
能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与同学的发言。学生认真听讲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的设置回答问题的机会,尤其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资源,反复让学生多问多答,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学生有了“我要学”的参与意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了学生主体与教材的深层对话,养成了认真听讲的习惯。
2、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文本阅读能力。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多让学生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我们注重让学生阅读教材,主动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