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泼性强,需要反应的时间短,选项A正确;
B、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立刻产生硫酸钡沉淀,图像起点位置错误,选项B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未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未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图像起点位置错误,选项C错误;
D、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A。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熄灭酒精灯
C.加入大理石 D.溶解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正确;C、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错误;D、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基本的实验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7.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错误的是
A.合成材料:塑料、橡胶、合成纤维 B.微量元素:Fe、I、Cu C.单质:水银、液氦、硫磺 D.有机物:乙醇、尿素、蔗糖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符合题意; B、Fe、I、Cu都属于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C、水银、液氦、硫磺,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乙醇、尿素、蔗糖都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常亮元素:C H O N P K S K Ca Na Cl Mg 微量元素:Fe Cu Zn Mn F I Se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8.小明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酸碱性质时,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实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方案 A B C D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
使用实际 铁粉 PH试纸 氧化铜粉末 硝酸银溶液 B.B
判断方法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如果PH<7 ,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如果溶液变蓝,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C
D.D
A、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pH值,若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氧化铜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果溶液变蓝,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D、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故选:D。
9.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 )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
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则说明甲是氯化钡,乙和丁是碳酸钠、硫酸钠,丙是盐酸。故选B。 10.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分类:烧碱、纯碱和熟石灰都属于碱
B.结构与性质:由于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结构不同,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C.性质与用途: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火箭燃料 D.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烧碱即氢氧化钠、熟石灰即氢氧化钙,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都属于碱;纯碱即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选项错误;
B.物质的性质由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由于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间的排列方式不同,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选项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火箭助燃剂,不能做燃料,选项错误; D.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选项正确。
故选D。
11.KNO3、Na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最大
B.0℃时,100g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gNaNO3
C.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NaNO3的溶解度最大,故A错误;
B、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73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73g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gNaNO3,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s?100%,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g+s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硝酸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没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所以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故D正确。故选D。
12.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答案】A 【解析】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金属镁,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硝酸铜和硝酸镁 Mg+2AgNO3=2Ag+Mg(NO3)2 【解析】 【详解】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铜>银,当把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由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镁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
(1)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镁;
(2)在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是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2AgNO3═2Ag+Mg(NO3)2。
故答案为:(1)硝酸铜和硝酸镁;(2)Mg+2AgNO3═2Ag+Mg(NO3)2。 14.如图A是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C是钙、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氟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氟元素与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金(Au)位列元素周期表中79号。
①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反映出黄金的化学性质______。
②“愚人金”(铜与锌的合金)的外观与黄金非常相似。下列可用于区分“愚人金”和黄金的试剂有______。
a.稀盐酸 b.食盐水 c.硝酸银溶液
③黄金可溶解于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溶液)。已知王水中氮、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则王水中HNO3和HCl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9 得到 CaF2 稳定 ac 42∶73 【解析】 【分析】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