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

一、引 言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在促进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1]一线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应该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为核心和活跃的因素,教师是否愿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否很好地适应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决定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2007年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的研究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适应性问题的提出

适应本是生物学术语,指生物体在环境作用下发生变异,并经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是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合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它是生物体屈从环境的威力所作出的适

合生存的改变。[2]心理学借用这一术语后,用来表示认知主体对客观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心理学中的适应强调的是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作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使主体和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3]斯滕伯格认为,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谐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现存的环境。可见,适应既可以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本研究所提到的适应性主要是指心理上的适应性,是指个体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后,适当调整自己的认知、情绪、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以达到个体之间、个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协调,个体体验满意的心理过程。

对于大多数高中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无疑是一场新的“教育改革”。因为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内容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管理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高中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评价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正如美国一位高中数学教师Paula

Fistick所言,“当你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时,你开始怀疑你过去所做过的一切,不知道怎样让它们适合于计算机。然后,你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所有概念。”[5]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双重冲击下,很多教师对新型的教学方式不适应,特别是信息化教学方式。研究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适应性,对进一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 因素关系模型建构

本研究从理念、态度、能力、教学支持环境、行为的改变等五个一级指标来测量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心理适应性的程度。这五个指标之间内部存在某些因果关系,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态度、能力、教学支持环境的适应是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其中,教师关于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态度、能力属于教师个人层面,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产生的内部条件;教学支持环境属于环境层面,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产生的外部(物质)条件。

关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将关注点聚焦到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乐于使用信息技术,即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发生持久、稳定的改变。要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发生持久、稳定的改变,教师必须在理念上接受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使用信

息技术教学而给教师带来的额外工作量和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教师个人应该拥有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各个环节所需的各种能力,另外,学校与政府应该给予教师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相应支持。相应地,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理念、态度将得到进一步改变,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与政府也会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这五个一级指标之间的内部关系如图1所示。 四、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最终确立了理念、态度、能力、教学支持环境、行为的改变等五个一级指标来测量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心理适应性,每个一级指标下面根据实际问题采用3~5个二级指标来测量。二级指标下面分别设置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情境(衡量项目),每个二级指标最初设置了5~8个衡量题项,组成一个共有108题的调查问卷题项库。并对最初设计好的108个题项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高中相关教师和研究生的评议,最后给每个二级指标选定3个最为合适的题项。每个题项采用Likert(李克特)的5分制法对其进行测量,即设置了五个反应形式(完全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反应形式根据题目的内容不同,得分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正题);1分、2分、3分、4分、5分(反题)。这样就构建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心理适应性调

查的初测问卷(共51题),为了尽可能地提高问卷设计的科学性,确保以准确的数据和客观的结果来分析问题,笔者在一定范围内对问卷进行两次试测,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相关检验,对问卷中不符合统计标准的题项进行了删减与修改,最终形成一份由51题组成的关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适应状况的调查问卷。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陕西省西安市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选取了碑林区、长安区、新城区等10个区(县)的16所高中的部分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23份,有效问卷294份,回收率为85.00%,有效率为91.02%。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Excel 2003输入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处理。对问卷的5个一级指标(理念、态度、能力、教学支持环境、行为的改变)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计算出均值、标准差、方差、偏态量,得出的结果见表1。 五、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都是分析客观事物之间相关性的数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在教学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关系模型建构部分论述五个一级指标之间的内部关系时提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行为的改变,一方面受到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理念、态度、教学环节所需的各种能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一、引言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在促进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dr893ajr11j03v4iv5u208bi7808n00a6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