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提升
[阶段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家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的发展演变
[精要阐释] 儒学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形成、战国时期发展、西汉正统地位确立、宋明儒学(理学)成熟与转型、明清儒学焕发新生机等四个阶段,反映了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百家争鸣的纷争阶段发展到思想“大一统”阶段,宋明时期儒学思想逐渐世俗化、普及化的特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出现,冲击了儒学思想,但儒学地位并未动摇,仍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统治思想。
【典题借鉴】
1.(2016·湖北黄冈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稳定发展时期, A项错误;“百家争鸣”不能说明文化专制统治加强,C项错误;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说明儒家思想受到打压, D项错误。
答案:B
[主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民本思想、德治、法治、和谐思想等——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
[精要阐释]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治国主张,如儒家推崇礼治、德政,强调道德感化,重视民本思想;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道家主张顺其自然,重视民本的和谐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和谐思想等。这些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典题借鉴】
2.(2016·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据材料“君上之于民也 ”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选D项。
答案:D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强调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精要阐释]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规律的。宋明理学的创立,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注重加强主
观意志,讲求自我约束,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具有积极影响。
【典题借鉴】
3.(2016·四川广元模拟)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理,即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强调伦理为本,故A项错误、B项正确。其导向为社会伦理,C项错误;理学的前提是儒家思想, D项错误。
答案:B
[中外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的异同 [精要阐释]
【典题借鉴】
4.(2016·河南濮阳模拟)《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确。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