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发明家成长故事_当代毕升王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王选1937年出生于上海。王选祖籍是山清水秀的无锡。他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后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当会计,母亲是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王家有五个孩子,王选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他排行老五,是父母的“么儿子”,哥姐们的“宝贝弟”。

王选家教好,学校环境也好。王选的整个童年及少年时代,是在上海南洋模范学校(俗称“南模”)度过的。他四岁进入“南模” 的附属幼儿园,五岁正式上南模小学,而后升入南模中学,直读到高中毕业,一贯13年之久,“南模” 以“勤、俭、敬。信” 为校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基础扎实,管理严格,学生以生活俭朴、品学兼优著称,培育了许多国家栋梁之才。

王选在小学、中学时,能自觉地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他并不是个大门不出、只学不玩的书呆子。他爱玩好动,爱好打乒乓球、踢毽子,甚至喜欢趴在地上和同学们比赛弹玻璃球,而且练就了一些“绝技”,常常是游戏场上的胜者。

但他坚持一条:玩的时候尽管疯,学的时候专心致志。他上课时总是全神贯注,放学回家后,每天必定认真做约一小时的作业,然后才出去和小伙伴们玩。王选认为“这些户外活动,培养了同学间的友谊和集体精神”,对成人成才都有好处。

17岁时王选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系,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他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选择计算数学专业。这是决定一个19岁的青年将来干什么的重大抉择。当时,班上最热门的选择是纯数学,力学次之。计算数学,是一个分支学科,北大刚建立这门专业,连教材都还缺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冷门。然而就在此时,王选看到了我国1956年1月刚刚制定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看到规划中把原子能、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所以,他毅然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时值我国掀起研制计算机热潮,由于计算机人才奇缺,而王选当初选择的正是这个专业,这使王选未受“右派” 父亲的株连,被留校当助教,并成为设计硬件的主力之一。

1961年,王选做出了他成年后的又一次重要扶择:“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 这其实是选择了“跨领域” 研究。24岁的王选很快看到了这次抉择所带来的好处。“我已经搞了三年的计算机,本来,我以为自己是懂计算机的,现在忽然发现,只有了解软件,才真正懂得计算机,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王选把这当做“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设想到就在这年夏天,饥饿加上连续的劳累,终于把他击倒。他为治病辗转几家医院,持续数年,却久治不愈,身体一天无虚弱。然而在病中,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卓越的总体设计,与北大许卓群、朱万森等人一起,进军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辑系统的研究,为我国推广计算机高级语言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这一贡献被载入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以及三代机。

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当时他正病休在家,可是为了尽快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经常拖着多病的身子去挤公交汽车,来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外文资料。由于既没有课题经费,车费也不能报销,王选经常为节省五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走过去。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他都是手抄的。在此后长达18年的时间里,王选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连大年初一都在工作,埋头进行艰苦的科研开发。当时王选技术跨越的决定不能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人们甚至认为他“梦想一步登天”,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他忍受讥讽,不考虑出国留学、写论文、评职称等最现实的利益,在清贫中度过了6000多个日日夜夜将近17年的时光,为中国的激光照排系统而奋斗着。

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 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新纪元,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 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业个人最高荣誉奖——毕昇奖,被誉为“当代毕昇”。

从1981年开始,王选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 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荡出了一条自己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1993年春节王选闭门搞设计。当他把设计给他一个学生看时,学生说:“王老师,你设计的这些都没有用。IBM的PC机主线上有一条线,你可以检测这个信号。” 王选苦苦钻研了两个星期的设计,被学生一句话否定了,这促使56岁的他作出人生中又一重大决定:退出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以期超出自己的创作水平。

1993年他推荐肖建国、阳振坤、汤帜这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这三个人后来都研制出了重要的科研成果,有的还超越了王选的成果。王选以甘为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老骥伏枥” 却“志在千里” 的雄心壮志。他培养了一批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并以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汇集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青春和才智。没有人能想象,没有王选的方正会是怎样!

2002年2月1日,王选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江泽民总书记在奖励大会上亲自给他颁发了获奖证书和500万元奖金。一个多月后,在3月18日这天,王选所在的学校北京大学也拿出500万元重奖王选,这一奖励在金额上创下了中国高校史上学校奖励老师的最高记录。

站在北大的领奖台上,面对这接踵而至的荣誉和奖励,王选却显得非常谦虚和平静。他说:“平心而论,我的个人成就远不如同时获奖的黄昆先生,我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我领导

的团队在报业和印刷业的技术革命中做出了贡献。”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发明家成长故事_当代毕升王选

王选1937年出生于上海。王选祖籍是山清水秀的无锡。他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后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当会计,母亲是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王家有五个孩子,王选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他排行老五,是父母的“么儿子”,哥姐们的“宝贝弟”。王选家教好,学校环境也好。王选的整个童年及少年时代,是在上海南洋模范学校(俗称“南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dobe26s94565ja3uty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