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化学试题卷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甘蔗榨汁 C.煤的形成 D.钢铁生锈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苹果醋 B.消毒水 C.冰水 D.矿泉水
3.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等,因而具有特殊的香味,丁香油酚的化学式为C10H1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香油酚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B.丁香油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100% 164 C.丁香油酚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6∶l
D.一个丁香油酚分子由10个C原子、6个H2分子和1个O2分子构成 4.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试管破裂 B.量取的液体偏少 C.橡皮塞弹出 D.灯内酒精燃烧 5.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部分叙述中,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仅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雾 6.下列碳及其化合物中,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于裁切玻璃 B.石墨能导电,所以可用作电极 C.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作消毒剂 D.干冰易升华,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氯化钠、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D.氧气、白磷、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8.下列关于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三种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燃烧相同质量的上述物质,消耗相同质量的氧气 B.点燃这三种物质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C.这三种物质中,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
D.用于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并结合滴加石灰水的方法可将这三种气体鉴别开 9.“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碳和氮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D.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0.下图是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y=3
B.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
3-
D.X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X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B.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浓度不变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都伴随有放热现象
12.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A 事实 H2O和CO2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 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却能够使石蕊变红 结论 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 白磷和红磷属于同一种物质 B 白磷和红磷均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 C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 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 Al的活泼性小于铜 D Al制品的耐腐蚀性比Cu制品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3.请用微粒观、结构观或转化观来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减少的原因是 。
14.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请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③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原因是 。 (2)图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及三种气体的有关性质完成下表(填字母): 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甲 乙 固体+液体 固体+固体 常温 加热 气体的性质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不与水反应,不易溶于水,密度 比空气大 能与水反应,易溶于水,密度比 空气小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16.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 (2)t℃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
(3)t℃时,饱和Z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
17.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
得到滤渣。向洗涤后的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
18.康康同学设计了右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的现象是 ;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答出2条即可)。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19.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1)用酒精作燃料。
(2)实验室制取氢气。
(3)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20.明明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气球内气体Z为单质(气球质量忽略不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实验过程中没有产生有毒气体。
请回答:
(1)写出制取Z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X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2)炒菜时油锅着火。
22.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氧化物,D为紫红色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图中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D转化为B的化学反应类型。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23.2014年12月1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郑州市部分市民已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康康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得知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康康利用丹江水进行了下列系列实验:
(1)康康先用臭氧对丹江水消毒,再用活性炭对水进行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2)康康对上述处理过的水进行了蒸馏,蒸馏后的水属于____(填“硬水”或“软水”),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检验方法 。
(3)为研究水的组成,康康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检验c端气体的方法是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4)康康欲配制80g 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 。现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上述配得的6%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g。
(5)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可以发生反应:NaCl+AgNO3=AgCl↓++NaNO3,若生成14.35gAgCl沉淀,需消耗3%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
2015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B 2.C 3.D 4.C 5.B 6.C 7.D 8.A 9.B 10.A 11. B 12. 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3.(6分)
(1)核内质子数不同(2)最外层电子数(3)进入溶液中铁的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铜的质量。 14.(4分)
(1)纯氧中氧气浓度高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2)CO2 + Ca(OH)2 === CaCO3? + H2O 15.(10分) (1)
气体 甲 乙 发生装置 B A 收集装置 C或E D (2)将一端带橡胶管的玻璃管和导管相连,然后把玻璃管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玻璃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16.(8分)
(1)X (2)X (3)1︰2 降低温度后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17.(4分) Ag Fe 18.(6分)
CO2 + H2O = H2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 燃烧(答出两条即可)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19.(每小题2分,共6分)
(1)C2H5OH + 3O2 ====2CO2 + 3H2O
(2)Zn + H2SO4 === ZnSO4 + H2?(答案合理均可) (3)CaO + H2O === Ca(OH)2 20.(每小题2分,共4分) (1)2H2O2 ===== 2H2O + O2↑(答案合理均可)
(2)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 21.(每小题3分,共6分)
(1)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使其隔绝空气,并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2)盖上锅盖,使其隔绝空气 22.(每小题2分,共6分)
高温
(1)CO2 + C═══ 2CO (2)CO + CuO
△ 点燃
MnO2
Cu + CO2
(3)化合反应(或氧化反应)。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23.
(1)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分) (2)软水;(1分) 向蒸馏后的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情况。(2分) (3)用燃着的木条靠近c端,观察木条是否燃烧得更旺; (2分)
水是由氢、氧元素两种组成的化合物 (2分) (4)75.2 g (2分), 25 g(2分) (5)设消耗氯化钠的质量为x 。
NaCl + AgNO3 === AgCl ↓ + NaNO3 58.5 143.5 x 14.35 g
58.5x
= (1分) 143.514.35 g
x = 5.85 g 5.85 g
3%
=195 g 1分) 1分) ( (
2015年郑州市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