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的代表著作是( )。
A.《社会分工论》 B.《资本论》 C.《社会学研究》 D.《社会静力学》 【答案】B
【解析】马克思的代表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三论之一;《社会学研究》和《社会静力学》是斯宾塞的代表作。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社会学的创立
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费孝通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这一术语借用于( )。
A.哲学 B.中医学 C.生物学 D.物理学 【答案】B
【解析】“五脏六腑”是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
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和出版物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六门基础课程,即社会学概论、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中国社会学百年 3.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
A.问卷调查 B.文件法 C.非介入性研究法 D.统计报表 【答案】D
【解析】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考点】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与方法
4.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 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答案】A
【解析】访谈法: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察事物或现象的知觉过程。
典型调查:指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是在一种一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考点】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5.在社会学研究的文献法中,文献的来源有( )。 A.3大类 B.4大类 C.5大类 D.6大类 【答案】A
【解析】文献的来源主要有三大类:
(1)官方文献,主要是政府机构和有关组织的记录、报告、计划、简报、公文、信函、统计等;
(2)个人文献,主要是个人的日记、自传、照片、回忆录、契约及家谱等; (3)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报刊、书籍、绘画、图片、歌曲、电影、电视等。 【考点】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与方法
6.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分析方法称为( )。
A.问卷分析 B.定量分析 C.实验分析 D.定性分析 【答案】D
【解析】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考点】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与分析类型
7.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称为( )。 A.社会建设 B.社会管理 C.社会治理 D.社会整合 【答案】B
【解析】社会建设就是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考点】社会与文化——什么是社会 8.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集丛 B.文化模式 C.文化特质 D.文化产业 【答案】C
【解析】文化特质又叫文化元素,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文化特质组成文化集丛,文化集丛组成文化模式。
【考点】社会与文化——什么是文化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称为( )。 A.文化融合 B.文化传播 C.文化磨合 D.文化杂交 【答案】B
【解析】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取或吸收的过程。
文化采借,又称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考点】社会与文化——什么是文化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种现象称为( )。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霸权主义 C.文化绝对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答案】A
【解析】文化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来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考点】社会与文化——什么是文化
11.“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称为( )。 A.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答案】D
【解析】社会化的类型主要包括:
(1)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也称一级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3)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是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4)社会化从教化方向上可以分为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考点】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12.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米德的理论认为( )。 A.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 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D.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答案】A
【解析】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库利“镜中我”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考点】社会化与社会角色——什么是社会化
13.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 )。 A.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C.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D.制度性角色与互动性角色 【答案】C
【解析】社会角色的分类主要包括:
(1)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3)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考点】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角色
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为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 )。 A.暗示 B.交换 C.模仿 D.合作 【答案】B
【解析】暗示: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某些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竞争: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开展的较量、争夺;冲突:指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组织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
交换:指在一定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拨的社会互动形式;调适:指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是对冲突情境加以适应的状态或过程;合作: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考点】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15.在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距离是指( )。 A.个人距离 B.亲密距离 C.公众距离 D.社会距离 【答案】A
【解析】个人距离是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亲密距离是为关系亲密的个人之间接触保留的;社会距离是比较正式的场合(如会晤等一些交际场合)保持的距离;公众距离是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公众人物保留的距离。 【考点】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