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数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题: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 第3章第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会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

(2)从数与形两方面让学生明白,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刻画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问题,层层设疑,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中的坡度,自然迁移到数学中直线的斜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形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直线的斜率公式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倾斜角概念的形成,斜率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发现法相结合.即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创设情境问题,层层设疑,制造认知冲突,引发争论,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亲身经历概念的发现与形成过程,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了函数的图象,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点可以用有序实数对(x,y)来表示和确定.那么直线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问题: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

预案:不能.如图, 过一点P就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那么, 问题:这些直线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短暂思考和讨论后,学生可以回答

预案:(1)它们都经过点P.(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这种不同直线的“倾斜程度”呢?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完立体几何,对解析几何已经有些陌生.所以从简单问题入手,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引入倾斜角的概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知识探索 (一)直线倾的斜角

1.定义: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教师指出:对于定义的理解,我们强调的是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此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直观呈现.如下图所示:

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再次向学生强调:从x轴正方向出发,到直线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角?就是直线L的倾斜角.

〖设计意图〗学生开始对倾斜角概念还有些模糊,再此数形结合,向学生动态、直观的展示给定直线倾斜角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快速练习一】

1.下列四图中,表示直线的倾斜角的是( )

A B C D 2.请标出下列直线L的倾斜角?.

〖设计意图〗该题组的设计均为加深学生对倾斜角概念的理解.第一题比较简单,通过PPT展示出来后,让学生集体回答即可.第二题稍难一些,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将四个图形画到黑板上,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题目中设置了一些问题,图(4)情况的倾斜角学生找一会儿,可就是找不到的!这样就给学生的制造了一定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图(4)这种特殊情况下倾斜角的记忆.

教师一边巡查一边指导.待学生完成后指出,图(1)的倾斜角是锐角,图(2)是钝角,图(3)是直角.那图(4)呢?

问题:为什么图(4)的倾斜角我们没能标出来呢?那么它到底应该是多少呢? 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此时让学生再看到倾斜角的定义,然后学生可以发现: 预案:定义中的倾斜角是要求直线L与x轴相交的,而图(4)中的直线L却是与x轴平行的. 教师指出:因此,对于图(4)的直线的倾斜角并不能用该定义标出.所以,我们对于此类直线,也就是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是重合时,我们规定它们的倾斜角均为00.

所以,根据上述四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到直线L倾斜角的范围为:00≤?<1800.

〖设计意图〗至此,直线倾斜角的定义从引入到解读基本完成.由易到难,由旧到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很自然的完成了知识的过渡,并通过动态演示、认知冲突加深了对倾斜角这个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直线的倾斜角通俗的讲就是直线对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为了更加深直线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我们继续提问:

问题:在平面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有多少个倾斜角呢? 预案:有且只有一个.

问题:一个倾斜角对应的直线有多少条呢? 预案:无数条.它们都是互相平行的.如右图. 所以仅有倾斜角是不能确定直线的!

问题:倾斜角再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定直线呢?

预案:再加一个点.即一个点P和倾斜角?可以唯一确定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行思考,或是合作讨论,老师再加以点评.以加深对直线倾斜角的理解,明晰直线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二)直线的斜率

问题:除了倾斜角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表示倾斜程度的量呢?

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此问题.老师可以慢慢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个叫“坡度”的概念,坡度即是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长度之比(如右图).其实坡度的实际

就是倾斜角?的正切.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新的量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

1.直线斜率的定义:我们把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用小写字母 k 表示,即k?tan?.

【快速练习二】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如下,分别求出其斜率.

(1)??300 (2)??600 (3)??900 (4)??1200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初中学过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已经有些陌生,在此既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又熟悉直线斜率的求法.对于(4)要告诉同学们公式tan(1800??)??tan?(?是锐

角).同时,根据题目可以总结出一些结论,承上启下.

教师:从上面的运算或是正切的计算可以得到:(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①00???900?k?0 ②900???1800?k?0 ③??00?k?0 ④??900?k不存在

我们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直观演示斜率的正负和倾斜角的关系,请大家看屏幕.(略) 问题:任何一条直线都有斜率吗? 预案:倾斜角为900的直线没有斜率.

教师:所以,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的. 〖设计意图〗加深对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公式

学习了斜率之后, 我们又可以用斜率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了.我们知道,如果给定直线的倾斜角????90??,我们当然可以根据斜率的定义k?tan?求出直线的斜率.我们也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也就是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直线就确定了,倾斜角也就确定了,那么怎么求出该直线的斜率呢?也就是:

问题:已知直线L上两个点的坐标P1(x1,y1),P2(x2,y2),x1?x2,如何求直线L的斜率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下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图形(图一),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先让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最后共同完成公式的推导(图二),得出k?

图一 图二 图三 教师:我们知道倾斜角还有可以是钝角,那么当?为钝角时,公式还成立吗?

在此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得出????1800(如图三),再利用诱导公式tan(1800??)??tan?钝角的情况转化为锐角来求解.具体过程由同学们自己推导.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推导.

〖设计意图〗整个斜率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不断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师生共同完成了倾斜角为锐角的推导过程,而倾斜角为钝角的推导则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利用这一过程将外在的知识点内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完成知识飞跃,完善知识结构.

y2?y1. x2?x1问题:当?=00时,公式k?y2?y1还成立吗? x2?x1预案:当?=00时,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tan00?0.y2?y1,此时k?0,所以当?=00时公式依然成立.

问题:与P1,P2在直线上的顺序有关吗?

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开始会觉得与顺序有关,但是后来有觉得应该是没有关系的,但说不出具体的利用.此时教师结合几何画板,再结合图象,拖动点P1,P2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发现直线L的斜率并没有因P1,P2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详细推导过程留给学生课外完成.

任意拖动改变P1,P2位置 斜率k的大小并没有改变

预案:无关.即y1,y2和x1,x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 但分子、分母不能交换. 问题:从几何角度怎样理解公式中要求x1?x2呢?

预案:当x1?x2,直线垂直x轴,倾斜角为900,此时斜率不存在.所以一定要注意公式适用的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层层推进,分解公式难点,挖掘公式中的隐含知识点.同时结合几何画板,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留下一定的思考题,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出了直线的斜率公式.我们也有两种方式来求直线的斜率了.一是利用倾斜角,二是利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而且我们还可以先利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算出斜率,进而求得直线的倾斜角.

三、知识应用

例1: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也都有斜率 ( ) (2)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它的斜率就越大 ( ) (3)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倾斜角是00或1800 ( ) (4)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它们的斜率也相等 ( )

〖设计意图〗斜率与倾斜角概念的辨析题,巩固对斜率与倾斜角的理解.

例2:已知A(3,2),B(-4,1),C(0,1),求直线AB、BC、CA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设计意图〗斜率公式的直接应用和斜率的正负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课题: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3章第1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会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相互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直线倾斜角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dhbc1rglh5gf8x599ez10e609m8f001bd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